zuopinjingxuan
rementuijian
陶渊明以正月五日游斜川,临流班坐,顾瞻南阜,爱曾城之独秀 ,乃作斜川诗,至今使人想见其处。
元丰壬戌之春 ,余躬耕于东坡,筑雪堂居之,南挹四望亭之后丘,西控北山之微泉 ,慨然而叹 ,此亦斜川之游也。
乃作长短句,以《江城子》歌之。
梦中了了醉中醒。
只渊明,是前生。
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
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
雪堂西畔暗泉鸣。
北山倾,小溪横。
南望亭丘,孤秀耸曾城。
都是斜川当日景,吾老矣,寄馀龄。
梦中明白,醉里清醒。只有陶渊明,像是我的前生。走遍人间,依旧回来亲自耕种。昨夜东坡春雨充足,乌鹊欢快,报告新晴。
雪堂西边暗泉叮咚。北山倾斜,小溪纵横。向南眺望亭丘,孤峰秀丽高耸如层城。这都是当年斜川的景致,我已老了,在此寄托余生。
此词创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春。苏轼被贬黄州后,在东坡开荒种地,筑雪堂居住。他由眼前的景况联想到当年陶渊明游斜川之事,觉得自己此时的经历与陶渊明有相似之处,于是写下这首词。
这首词是苏轼在黄州时期的作品,体现了他对陶渊明的仰慕和对人生的思考。上阕开篇“梦中了了醉中醒”,以一种超脱的姿态表达自己在尘世中的清醒与迷茫。“只渊明,是前生”,直接表明对陶渊明的认同,认为自己与陶渊明有着相似的人生追求。“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则是对自己一生经历的总结,虽历经波折,但最终还是回归到田园生活。
下阕描绘了东坡的自然景色,“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通过乌鹊报晴的细节,营造出一种欢快的氛围。“雪堂西畔暗泉鸣。北山倾,小溪横”,动静结合,展现出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南望亭丘,孤秀耸曾城”,以景衬情,表达出作者对眼前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感慨。最后“都是斜川当日景,吾老矣,寄馀龄”,点明主旨,作者将眼前的景与当年陶渊明游斜川的景相联系,感叹自己已老,只能将余生寄托于此。
1. 苏轼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2. 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田园诗人,其作品以自然质朴、意境深远著称,对后世田园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3. 《江城子》是词牌名,又名“江神子”“水晶帘”等,双调七十字,上下阕各五句,五平韵。
苏轼在被贬黄州期间,生活陷入困境,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沉,而是积极面对生活,在东坡开荒种地,自食其力。这首词正是他在这种心境下创作的。通过对陶渊明的追慕和对眼前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在学习这首词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体会苏轼的情感变化,感受他在困境中依然保持乐观的精神;二是欣赏词中的自然景色描写,学习作者如何通过写景来抒情;三是了解苏轼和陶渊明的文学成就,以及他们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网站地图Html版http://www.881023.com 渝ICP备20220143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