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其它作品精选

zuopinjingxuan

《古风》
分享数: 428
朝代:唐朝 | 作者:李白 | 类型:写人|抱负|理想|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拼音
fēng
[ [ táng cháo ] ] bái
yǒu tǎng shēng , , lián gāo miào       
míng yuè chū hǎi , , cháo kāi guāng yào       
què qín zhèn yīng shēng , , hòu shì yǎng zhào       
qīng qiān jīn zèng , , xiàng píng yuán xiào       
dàn dàng rén , , tóng diào
古风注音
  • fēng
  • [
    [
    táng
    cháo
    ]
    ]
    bái
  • yǒu
    tǎng
    shēng
    ,
    ,
    lián
    gāo
    miào
  • míng
    yuè
    chū
    hǎi
    ,
    ,
    cháo
    kāi
    guāng
    yào
  • què
    qín
    zhèn
    yīng
    shēng
    ,
    ,
    hòu
    shì
    yǎng
    zhào
  • qīng
    qiān
    jīn
    zèng
    ,
    ,
    xiàng
    píng
    yuán
    xiào
  • dàn
    dàng
    rén
    ,
    ,
    tóng
    diào
赏析
      这首诗借鲁仲连的故事表达诗人的政治理想。鲁仲连是战国时齐人,策士。秦国围攻邯郸,魏安赦王派人劝赵归秦,鲁仲连在围城中往见平原君,制止了这件将导致奇耻大辱的事,邯郸因信陵君援军到达而围解。为此,平原君欲以千金相酬,仲连不受而去。后来齐国田单攻聊城,岁余不下,鲁仲连以书信缚箭射进城内,劝喻死守围城没有出路,困守城中的燕将见信自杀,聊城因此而破。齐王欲封鲁仲连官爵,鲁仲连说:“吾与富贵而诎于人,宁贫贱而轻世肆志焉。” 并逃隐海上。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诗一开始就化用《史记》中的话。《史记》称鲁仲连“好奇伟俶傥(倜傥)之画策,而不肯仕宦任职,好持高节。”“高妙”二字,同时表现其卓异的谋略和清高的节操两个方面。“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耀。”诗人在此将鲁仲连的出仕视为明月出海,这种极度的推崇,可见诗人对鲁仲连的景仰不同一般。鲁仲连一生大节,史传只举了反对帝秦和助收聊城二事。《古风》的这首则专书前一事。当初新垣衍劝赵帝秦以图缓颊,平原君已为之犹豫,若无鲁仲连雄辩坚拒,难免因一念之差铸成大错。在此关键时刻,鲁仲连起的作用无异挽澜于既倒。“却秦振英声”五字就是对这事的肯定和推崇。 
      而“后世仰末照”一句,又承“明月出海底”的比喻而来,形容其光芒能穿过若干世纪的时空而照耀后人,使之景仰。这是其功业即画策的高妙所致。但鲁仲连的为人钦敬不仅如此,还在于他高尚的人品。当平原君欲以官爵千金相酬时,他却笑道:“所谓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而无取也。即有取者,是商贾之事也,而连不忍为也。”说罢辞去,终身没有再见平原君。“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直书其事,而赞赏之意溢于言表。 
      热爱自由和渴望建功立业,本来是两种不同的理想追求,然而一些杰出的盛唐文士却力图将二者统一,并以此与政界庸俗作风相对抗,似曾成为一种思潮。 
功成身退是李白的政治理想和自我设计的重要部分,在这个方面,他引为楷模的历史人物,便是张良、鲁仲连。前引诗句中以一箭书取聊城功,就是鲁仲连的故事。李白的功成身退的表示,主要是为了抬高自己的从政身份,目的在以谋臣策士出仕。所以诗末引以自譬,谓鲁连为同调。 
      这首诗直书其事,直抒胸臆,可说是最为质朴的写法。寥寥数句,给读者刻画了一个高蹈而又仗义的历史人物形象,其中又寄寓了诗人自己的理想。全诗虽然有为个人作政治“广告”的意图,却也能反映诗人一贯鄙弃庸俗的精神。“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妾薄命》),这两句诗正好可用来形容李白自己的诗品,即随意挥洒,独具标格。
注释及翻译

字词注释

  • 倜(tì)傥(tǎng):气宇轩昂,不受拘束的样子。

  • 鲁连:战国时期齐人鲁仲连。

  • 高妙:杰出,出众。

  • 明月:指夜明珠。《淮南子·说山训》高诱注:“珠有夜光、明月,生于蚌中。”

  • 光曜(yào):光辉。

  • 却秦振英声:指鲁仲连义不帝秦,却秦救赵一事。

  • 末照:犹余光也。

  •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典故,可见于《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鲁仲连,战国齐人,好奇伟倜傥之画策,而不肯仕宦任职,好持高尚气节。游赵之时,恰遇秦军围赵都邯郸(今河北邯郸),赵国求援于魏国,魏安釐王使客将军辛垣衍令赵尊秦为帝。鲁仲连往见赵相平原君,陈以利害,义不帝秦,坚定赵王抗秦之决心。鲁仲连帮助赵国坚定信念击退秦军后,平原君赵胜以千金相赠,鲁仲连笑道:“所谓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即有取者,是商贾之事也,而连不忍为也。”于是辞别平原君而去,终生不复见。

  • 澹(dàn)荡:淡薄,不慕名利。

  • 拂衣:超然高举的意思,表示语气坚决。

  • 同调:谓志趣相合。

  • 白话译文

          齐国有个倜傥洒脱的士人名叫鲁仲连,他的才气十分高明美妙。

          他就像一颗夜明珠从海底升起,散发的光芒一下子照亮了天地。

          他用雄辩游说赵、魏联合拒秦,逼退秦军建立莫大功勋。他的英名传遍天下,他的光辉照耀后世,让后人无限景仰。

          他看轻那些功名富贵,回头笑着拒绝了平原君的千金馈赠。

          我也是和他一样的放达之人啊,事了拂衣去、功成便身退是我们共同的志趣。

    例句

    1、自状其过,以不当亡者众,不状其过,以不当存者寡,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游于羿之彀中。中央者,中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庄子

    2、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庄子

    3、盛也;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4、说到末段,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5、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庄子

    6、是以夫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夫事其君者,不择事而安之,忠之盛也;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7、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8、人之生也,其忧患俱来,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9、家素贫弊,宅舍未立,兒息不免粗粝,而安之若命,宁复是能忘微禄,正以复有切于此处,故无复他愿耳。

    10、人到中年,除了“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还须想一想庄子所说的“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孔子的勇武精神固然让人佩服,但是庄子的认命态度也未必没有道理。

    • 古诗词学习网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关注我们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