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陶渊明其它作品精选

zuopinjingxuan

《归园田居》
分享数:432
朝代: 魏晋 | 作者:陶渊明 | 类型:写人|写草|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拼音
guī yuán tián
[ [ wèi jìn ] ] táo yuān míng
wài hǎn rén shì , , qióng xiàng guǎ lún yāng       
bái yǎn jīng fēi , , shì jué chén xiǎng       
shí zhōng , , cǎo gòng lái wǎng       
xiàng jiàn yán , , dàn dào sāng zhǎng       
sāng zhǎng , , guǎng 广 , , cháng kǒng shuāng xiàn zhì , , líng luò tóng cǎo mǎng
归园田居注音
  • guī
    yuán
    tián
  • [
    [
    wèi
    jìn
    ]
    ]
    táo
    yuān
    míng
  • wài
    hǎn
    rén
    shì
    ,
    ,
    qióng
    xiàng
    guǎ
    lún
    yāng
  • bái
    yǎn
    jīng
    fēi
    ,
    ,
    shì
    jué
    chén
    xiǎng
  • shí
    zhōng
    ,
    ,
    cǎo
    gòng
    lái
    wǎng
  • xiàng
    jiàn
    yán
    ,
    ,
    dàn
    dào
    sāng
    zhǎng
  • sāng
    zhǎng
    ,
    ,
    guǎng
    广
    ,
    ,
    cháng
    kǒng
    shuāng
    xiàn
    zhì
    ,
    ,
    líng
    luò
    tóng
    cǎo
    mǎng
归园田居古诗译文

住在郊野很少与人结交往来,偏僻的里巷难见车马来往。白天柴门紧闭,在幽静的屋子里屏绝一切尘俗的观念。时常涉足偏僻村落,拨开草丛相互来往。相见时不谈论世俗之事,只说田园桑麻生长的情况。桑麻渐渐长高,我开垦的土地也日益增广。常担心严霜雪霰突然来临,使桑麻也像那零落的野草一样。

归园田居古诗注解
  • 罕人事:很少有世俗间的应酬。
  • 穷巷:偏僻的里巷。
  • 轮鞅:指车马。鞅,马驾车时套在颈上的皮带。
  • 白日:白天。
  • 荆扉:柴门。
  • 虚室:空室,比喻内心澄净。
  • 绝尘想:断绝世俗的念头。
  • 时复:有时又。
  • 墟曲:乡野。
  • 披草:拨开草丛。
  • 杂言:尘杂之言,指仕宦求禄等言论。
  • 桑麻长:桑麻的生长情况。
  • :小雪粒。
  • 零落:凋零。
归园田居创作背景

陶渊明从二十九岁起开始出仕,任官十三年,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他在义熙元年(405 年)四十一岁时,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即辞官回家。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本诗是第二首。

归园田居古诗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归隐田园后宁静的生活和淳朴的人际关系。前四句写诗人在田园中远离尘世的喧嚣,享受着内心的宁静。“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通过描写居住环境的偏僻,表现出诗人与世俗的隔绝。“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内心的清净。中间四句写诗人与邻里的交往,“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展现了诗人与邻里之间自然、质朴的关系。“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则突出了他们交往内容的单纯,只关心田园农事。最后四句,诗人表达了对庄稼的担忧,“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体现了诗人对自己劳动成果的关注。“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灾害的恐惧和对庄稼收成的忧虑。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尘世的厌倦。

归园田居知识点

1. 陶渊明是中国东晋时期著名的田园诗人,他的诗歌风格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对后世田园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归园田居》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写田园生活的美好,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的厌恶。

3. 诗中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如“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简洁地勾勒出了诗人与邻里之间淳朴的交往场景。

归园田居讲解

这首诗整体上为我们展现了陶渊明归隐田园后的生活状态与心境。诗的开篇就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氛围,“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居住环境的清幽和与外界交往的稀少。“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体现出诗人主动隔绝世俗干扰,追求内心宁静的态度。

中间部分描写了诗人与邻里的日常交往,“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画面感十足,描绘出诗人穿梭在乡野间与邻里相见的情景。“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这种简单纯粹的交流,凸显了田园生活的质朴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单纯。

诗的结尾,诗人表达了对庄稼的担忧,“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这是诗人辛勤劳作的成果体现。而“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则反映出在当时靠天吃饭的农业社会中,农民对自然灾害的无奈和恐惧,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自己所追求的田园生活可能遭受破坏的担忧。

从艺术特色来看,整首诗语言平淡自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但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内涵。陶渊明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田园生活的魅力和他对这种生活的热爱。

网站地图Html版http://www.881023.com 渝ICP备20220143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