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照(约415年~466年)南朝宋文学家,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字明远,汉族,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

鲍照其它作品精选

zuopinjingxuan

《拟行路难》
分享数:159
朝代: 南北朝 | 作者:鲍照 | 类型:写山|行路|

洛阳名工铸为金博山,千斫复万镂,上刻秦女携手仙。

承君清夜之欢娱,列置帏里明烛前。

外发龙鳞之丹彩,内含麝芬之紫烟。

如今君心一朝异,对此长叹终百年。

拼音
háng nán
[ [ nán běi cháo ] ] bào zhào
luò yáng míng gōng zhù wéi jīn shān , , qiān zhuó wàn lòu , , shàng qín xié shǒu xiān       
chéng jun1 qīng zhī huān , , liè zhì wéi míng zhú qián       
wài lóng lín zhī dān cǎi , , nèi hán shè fēn zhī yān       
jīn jun1 xīn cháo , , duì zhǎng tàn zhōng bǎi nián
拟行路难注音
  • háng
    nán
  • [
    [
    nán
    běi
    cháo
    ]
    ]
    bào
    zhào
  • luò
    yáng
    míng
    gōng
    zhù
    wéi
    jīn
    shān
    ,
    ,
    qiān
    zhuó
    wàn
    lòu
    ,
    ,
    shàng
    qín
    xié
    shǒu
    xiān
  • chéng
    jun1
    qīng
    zhī
    huān
    ,
    ,
    liè
    zhì
    wéi
    míng
    zhú
    qián
  • wài
    lóng
    lín
    zhī
    dān
    cǎi
    ,
    ,
    nèi
    hán
    shè
    fēn
    zhī
    yān
  • jīn
    jun1
    xīn
    cháo
    ,
    ,
    duì
    zhǎng
    tàn
    zhōng
    bǎi
    nián
拟行路难古诗译文

洛阳的著名工匠把它铸造成金博山炉,经过千砍万镂的精细雕琢,上面刻着秦女携手仙人的图案。它曾陪伴你在清夜欢娱,被放置在帏帐里明烛之前。它外表闪耀着龙鳞般的丹彩,内里散发着麝香芬芳的紫烟。如今你的心意一朝改变,对着这博山炉我只能长叹一生。

拟行路难古诗注解
  • 金博山:一种香炉,因其形状像传说中的博山而得名,通常用金属制成。
  • 秦女携手仙:传说秦穆公之女弄玉与仙人萧史相恋,二人携手成仙。这里是说博山炉上刻有这样的图案。
  • :帐幕。
  • 丹彩:鲜艳的色彩。
  • 麝芬:麝香的芬芳。
拟行路难创作背景

鲍照生活在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寒门,虽有才华却仕途坎坷。《拟行路难》是他的一组乐府诗,共十八首,主要抒发了他对人生艰难的感慨和对不公平社会现实的愤懑。这首诗可能是以博山炉为喻,表达了女子被男子遗弃后的哀怨,也可能寄托了诗人自身怀才不遇、被人冷落的感慨。

拟行路难古诗赏析

诗的前半部分详细描绘了金博山炉的精美制作和华丽外观,“千斫复万镂”极言其制作工艺的精细,“上刻秦女携手仙”增添了神秘浪漫的色彩。“承君清夜之欢娱”表明它曾有过陪伴主人欢娱的美好时光。后半部分笔锋一转,“如今君心一朝异”揭示了情感的突变,形成强烈的对比。女子对着曾经象征美好时光的博山炉长叹,表现出她的哀怨和无奈。整首诗以物喻人,借博山炉的遭遇来抒发女子的情感,也反映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深刻感受。

拟行路难知识点

1. 鲍照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歌风格俊逸豪放,对后世诗歌发展有重要影响。

2. 《拟行路难》是乐府诗题,“拟”有模仿之意,鲍照的这组诗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所创新。

3. 诗中运用了比兴手法,以博山炉自喻,含蓄地表达情感。

拟行路难讲解

这首诗以博山炉为线索,先写其精美华贵,暗示女子曾经的美好境遇。接着通过“君心一朝异”的转折,展现出命运的无常。从文学角度看,它语言优美,描写细腻,生动地刻画了女子的心理变化。从社会层面看,反映了当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脆弱和现实的残酷。对于读者来说,可以从诗中感受到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洞察,同时也能体会到古代诗歌以物抒情的独特魅力。

网站地图Html版http://www.881023.com 渝ICP备20220143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