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uopinjingxuan
rementuijian
猿鸣诚知曙,谷幽光未显。
岩下云方合,花上露犹泫。
逶迤傍限隩,迢递陟陉岘。
过涧既厉急,登栈亦陵缅。
川渚屡泾复,乘流翫回转。
蘋萍泛沉深,菰蒲冒清浅。
企石挹飞泉,攀林摘叶卷。
想见山阿人,薜萝若在眼。
握兰勤徒结,折麻心莫展。
情用赏为美,事昧竟谁辨。
观此遗物虑,一悟得所遣。
猿猴啼鸣,我确知天已破晓,山谷幽深,日光还未显现。山岩下,云朵刚刚聚合,花朵上,露珠依然晶莹。沿着曲折的山坳前行,向着高远的山冈登攀。越过山涧,要涉过湍急的水流,登上栈道,更是路途遥远。河川沙洲,水道屡有曲折,乘船顺流,欣赏着水流的回旋。浮萍在深水中漂浮,菰蒲在浅滩上蔓延。我倚着岩石,掬取飞溅的泉水,攀援树林,采摘卷曲的叶片。我仿佛见到了山阿中的仙人,那披覆薜荔女萝的形象如在眼前。手持兰花,殷勤的心意徒然郁结,折下神麻,心中的愁闷无法舒展。情感因欣赏美景而美好,世事暗昧又有谁能分辨。观赏此景,抛开了尘世的思虑,一旦领悟,便得以排遣忧烦。
谢灵运是南朝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出身世家大族,政治上有远大抱负,但却仕途坎坷。这首诗大约作于他被贬官永嘉太守期间。在永嘉,他纵情山水,寄情于自然,以排解内心的苦闷和对现实的不满。斤竹涧一带的山水美景成为他创作的灵感源泉,于是写下了这首描绘山水行旅的诗篇。
这首诗是谢灵运山水诗的代表作之一。诗的开篇通过“猿鸣诚知曙,谷幽光未显”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以猿鸣衬托山谷的幽静,展现出黎明时分山谷的独特景致。接着,诗人描绘了沿途的山水风光,如“岩下云方合,花上露犹泫”,细腻地刻画了云雾、露珠等自然景象,给人以清新、秀丽之感。
在描写行程时,“逶迤傍限隩,迢递陟陉岘。过涧既厉急,登栈亦陵缅”,生动地表现了旅途的艰辛和曲折。而“川渚屡泾复,乘流翫回转。蘋萍泛沉深,菰蒲冒清浅”则展现了水路行舟的乐趣和水上植物的生机。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由景及情,“想见山阿人,薜萝若在眼。握兰勤徒结,折麻心莫展”,流露出他对仙人的向往和内心的忧愁。最后,“情用赏为美,事昧竟谁辨。观此遗物虑,一悟得所遣”,诗人表达了在欣赏美景中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即抛开尘世的烦恼,获得心灵的解脱。
整首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既有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绘,又有对人生情感的深刻抒发,体现了谢灵运山水诗“情、景、理”交融的特点。
1. 谢灵运是中国山水诗派的开创者,他的诗歌注重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绘,善于运用生动的语言和精巧的构思,将山水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2. 山水诗在南朝时期兴起,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人的审美观念密切相关。文人雅士们在动荡的社会中,寻求精神上的寄托,寄情于山水之间,从而推动了山水诗的发展。
3. 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猿鸣、云、露、蘋萍、菰蒲等,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4. 诗歌中多处引用了《楚辞》的典故,如“山阿人”“握兰”“折麻”等,体现了谢灵运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古代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从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诗人的行旅经历为线索,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开头通过描写清晨山谷的景象,为全诗奠定了清幽、静谧的基调。随着行程的推进,诗人描绘了山水的秀丽和旅途的艰辛,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在写景方面,谢灵运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岩下云方合,花上露犹泫”,将云的聚合和露珠的晶莹形象地展现出来,给人以美的享受。而在抒情方面,诗人由景生情,从对山水的欣赏中引发了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他对尘世的超脱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对于读者来说,这首诗不仅可以让我们领略到南朝时期的山水风光,还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同时,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可以了解到山水诗的创作特点和艺术价值,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网站地图Html版http://www.881023.com 渝ICP备20220143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