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庄(约836年─910年),字端己,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唐朝花间派词人,词风清丽,有《浣花词》流传。曾任前蜀宰相,谥文靖。

韦庄其它作品精选

zuopinjingxuan

《归国谣》
分享数:171
朝代: 唐朝 | 作者:韦庄 | 类型:写雨|写风|写花|写山|写云|

春欲晚,戏蝶游蜂花烂熳。

日落谢家池馆,柳丝金缕断。

睡觉绿鬟风乱,画屏云雨散。

闲倚博山长叹,泪流沾皓腕。

拼音
guī guó yáo
[ [ táng cháo ] ] wéi zhuāng
chūn wǎn , , dié yóu fēng huā làn màn       
luò xiè jiā chí guǎn , , liǔ jīn duàn       
shuì jiào 绿 huán fēng luàn , , huà píng yún sàn       
xián shān zhǎng tàn , , lèi liú zhān hào wàn
归国谣注音
  • guī
    guó
    yáo
  • [
    [
    táng
    cháo
    ]
    ]
    wéi
    zhuāng
  • chūn
    wǎn
    ,
    ,
    dié
    yóu
    fēng
    huā
    làn
    màn
  • luò
    xiè
    jiā
    chí
    guǎn
    ,
    ,
    liǔ
    jīn
    duàn
  • shuì
    jiào
    绿
    huán
    fēng
    luàn
    ,
    ,
    huà
    píng
    yún
    sàn
  • xián
    shān
    zhǎng
    tàn
    ,
    ,
    lèi
    liú
    zhān
    hào
    wàn
归国谣古诗译文

春天快要过去了,嬉戏的蝴蝶和飞舞的蜜蜂在烂漫的花丛中穿梭。夕阳西下,照着谢家庭院的池馆,柳丝犹如金黄的丝线被折断。睡醒后绿色的发髻被风吹乱,画屏上的云雨图案也仿佛消散了。闲靠着博山炉长叹,泪水流淌沾湿了洁白的手腕。

归国谣古诗注解
  • 春欲晚:春天快要结束了。
  • 戏蝶游蜂:嬉戏的蝴蝶和飞舞的蜜蜂,描绘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 花烂熳:花朵盛开得很灿烂。
  • 谢家池馆:谢家的池沼馆阁,这里泛指贵族的庭院。
  • 柳丝金缕断:柳丝像金黄的丝线被折断,暗示春天的消逝。
  • 睡觉:睡醒。
  • 绿鬟:乌黑的发髻。
  • 画屏云雨散:画屏上描绘的云雨景象仿佛消散了,可能暗示美好的事物消逝。
  • 博山:博山炉,一种香炉。
  • 皓腕:洁白的手腕。
归国谣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唐朝末年,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这首词可能创作于他经历了人生的波折和社会的变迁之后。词中通过描绘春天的消逝和女子的孤独寂寞,反映了他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也可能寄托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归国谣古诗赏析

这首词以景起笔,描绘了春天将尽时蝴蝶、蜜蜂在花丛中嬉戏的热闹场景,与后面的寂寞孤独形成鲜明对比。“日落谢家池馆,柳丝金缕断”,夕阳西下,柳丝折断,暗示了美好时光的消逝。下阕写女子睡醒后发髻凌乱,画屏上的景象消散,她闲倚博山炉长叹流泪,进一步渲染了她的孤独和哀愁。整首词意境清幽,情感细腻,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物神态的描写,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

归国谣知识点

1. 韦庄是晚唐五代时期的重要词人,其词多写男女之情和个人身世之感,风格清丽婉约。

2. “谢家池馆”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指代贵族庭院或高雅的居住环境。

3. 词中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春天的消逝、夕阳的西下等景象,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归国谣讲解

这首《归国谣》虽然篇幅短小,但却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内涵。从结构上看,上阕写景,下阕写人,景与人相互映衬。开篇的春天景象是一种热闹的铺垫,为后面女子的孤独寂寞做了反衬。而女子的形象刻画得十分细腻,从睡醒后的发髻凌乱到倚炉长叹、泪流沾腕,生动地展现了她内心的痛苦和无奈。在学习这首词时,我们可以体会到古代词人是如何通过细腻的描写来传达情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唐朝末年社会动荡给人们带来的精神创伤。

网站地图Html版http://www.881023.com 渝ICP备20220143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