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entuijian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焚烧竹帛的烟雾刚刚消散,秦始皇的帝业也随之虚浮瓦解。函谷关和黄河白白护卫着始皇帝所居的咸阳城。焚书坑的灰烬还没冷却,崤山以东的地方就已纷纷大乱。灭亡秦朝的刘邦和项羽,原来都不怎么读书。
这首诗创作于唐朝晚期。当时的社会政治腐败,藩镇割据,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困苦。章碣目睹了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借秦朝焚书坑儒这一历史事件,来讽刺统治者妄图通过愚民政策来维护统治的愚蠢行为,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首联“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以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秦始皇焚书和秦朝帝业衰败的情景。“竹帛烟销”象征着文化的毁灭,“帝业虚”则直接点明了焚书这一行为并没有巩固秦朝的统治,反而加速了它的灭亡。“关河空锁”进一步强调了秦朝地势的险要并不能挽救其灭亡的命运。
颔联“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是全诗的精华所在。“坑灰未冷”说明时间之短,“山东乱”则突出了起义的迅速和广泛。而“刘项原来不读书”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秦朝的灭亡并不是因为读书人的反抗,而是由于其暴政引发了广大人民的不满,即使是不读书的刘邦和项羽,也能够推翻秦朝的统治。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立意深刻,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反思,揭示了统治者实行愚民政策的荒谬和不可行,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 焚书坑儒: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在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分别下令焚烧书籍和坑杀儒生。
2. 函谷关:古代重要的关隘,位于今河南省灵宝市境内,是秦国东进和六国西进的必经之路。
3. 秦末农民起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起义,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随后,刘邦、项羽等也纷纷响应,最终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这首诗以秦朝的历史为背景,深刻地揭示了一个道理:统治者不能仅仅依靠暴力和愚民政策来维护自己的统治,而应该关注人民的利益,实行仁政。同时,它也提醒人们,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妄图阻挡历史潮流的行为都是注定要失败的。在学习这首诗时,我们可以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深入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感受诗歌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网站地图Html版http://www.881023.com 渝ICP备20220143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