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

李贺其它作品精选

zuopinjingxuan

《南山田中行》
分享数:165
朝代: 唐朝 | 作者:李贺 | 类型:写风|写花|写山|写水|写鬼|写云|

秋野明,秋风白,塘水漻漻虫啧啧。

云根台藓山上石,冷红泣露娇啼色。

荒畦九月稻叉牙,蛰萤低飞陇径斜。

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

拼音
nán shān tián zhōng háng
[ [ táng cháo ] ]
qiū míng , , qiū fēng bái , , táng shuǐ liáo liáo chóng       
yún gēn tái xiǎn shān shàng shí , , lěng hóng jiāo       
huāng jiǔ yuè dào chā , , zhé yíng fēi lǒng jìng xié       
shí shuǐ liú quán shā , , guǐ dēng diǎn sōng huā
南山田中行注音
  • nán
    shān
    tián
    zhōng
    háng
  • [
    [
    táng
    cháo
    ]
    ]
  • qiū
    míng
    ,
    ,
    qiū
    fēng
    bái
    ,
    ,
    táng
    shuǐ
    liáo
    liáo
    chóng
  • yún
    gēn
    tái
    xiǎn
    shān
    shàng
    shí
    ,
    ,
    lěng
    hóng
    jiāo
  • huāng
    jiǔ
    yuè
    dào
    chā
    ,
    ,
    zhé
    yíng
    fēi
    lǒng
    jìng
    xié
  • shí
    shuǐ
    liú
    quán
    shā
    ,
    ,
    guǐ
    dēng
    diǎn
    sōng
    huā
南山田中行古诗译文

秋夜的田野格外明亮,秋风一片惨白。池塘里的水清澈见底,虫声唧唧作响。山岩上布满了石藓,那带着寒露的秋花,犹如美人哭泣般娇弱。九月的荒地里,稻穗参差不齐,萤火虫在斜斜的田埂上低低飞舞。石缝里渗出的泉水,滴落在沙子上,鬼火像漆黑的夜空中点缀着的松花。

南山田中行古诗注解
  • 漻漻(liáo liáo):水清的样子。
  • 啧啧:虫鸣声。
  • 云根:古人认为云触石而生,故称石为云根。
  • 冷红:指秋花。
  • 叉牙:参差不齐的样子。
  • 蛰萤:隐藏的萤火虫。
  • 石脉:石头的纹理,这里指石缝。
  • 鬼灯:磷火,俗称鬼火。
南山田中行创作背景

李贺一生仕途不顺,仅做过奉礼郎这样的小官,政治抱负无法实现,又体弱多病,生活穷困潦倒。这首《南山田中行》是他在南山一带行走时所作,通过描绘秋天田野的荒寒景象,抒发了自己内心的苦闷和对人生的感慨。

南山田中行古诗赏析

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和奇异的想象,描绘了一幅阴森、荒寒的秋夜田野图。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色彩描写,如“秋野明,秋风白”,以“明”和“白”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冷红泣露娇啼色”一句,将秋花拟人化,赋予其娇弱、哀怨的情感,生动地表现了秋景的凄凉。“鬼灯如漆点松花”则充满了奇幻色彩,给人以神秘、恐怖的感觉。整首诗意境幽冷,情感深沉,体现了李贺诗歌独特的艺术风格。

南山田中行知识点

李贺是中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歌风格独特,以奇幻、瑰丽、冷艳著称,被后人称为“诗鬼”。他善于运用神话传说、鬼怪灵异等题材,创造出独特的艺术境界。其诗歌常常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和对人生的思考。在表现手法上,他注重色彩的运用和意象的营造,使诗歌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

南山田中行讲解

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来理解。开头两句“秋野明,秋风白,塘水漻漻虫啧啧”,通过对秋夜田野景象的描写,勾勒出一幅清冷、寂静的画面,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接着“云根台藓山上石,冷红泣露娇啼色”,描绘了山上的石头和秋花,进一步渲染了秋景的凄凉。“荒畦九月稻叉牙,蛰萤低飞陇径斜”,则描写了荒地里的稻田和低飞的萤火虫,增添了画面的荒凉感。最后“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以奇幻的鬼火作结,使整首诗的意境达到了高潮。诗人通过这些描写,不仅展现了秋天田野的自然景象,更抒发了自己内心的孤独、苦闷和对人生的无奈。

网站地图Html版http://www.881023.com 渝ICP备20220143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