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景仁(1749~1783),清代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黄景仁其它作品精选

zuopinjingxuan

《癸巳除夕偶成》
分享数: 178
朝代:清朝 | 作者:黄景仁 | 类型:写人|忧患|除夕|写桥|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牢年此夕费吟呻,儿女灯前窃笑频。

汝辈何知吾自悔,在抛心力作诗人。

拼音
guǐ chú ǒu chéng
[ [ qīng cháo ] ] huáng jǐng rén
qiān jiā xiào lòu chí chí , , yōu huàn qián cóng wài zhī       
qiāo shì qiáo rén shí , , xīng yuè kàn duō shí       
láo nián fèi yín shēn , , ér dēng qián qiè xiào pín       
bèi zhī huǐ , , zài pāo xīn zuò shī rén
癸巳除夕偶成注音
  • guǐ
    chú
    ǒu
    chéng
  • [
    [
    qīng
    cháo
    ]
    ]
    huáng
    jǐng
    rén
  • qiān
    jiā
    xiào
    lòu
    chí
    chí
    ,
    ,
    yōu
    huàn
    qián
    cóng
    wài
    zhī
  • qiāo
    shì
    qiáo
    rén
    shí
    ,
    ,
    xīng
    yuè
    kàn
    duō
    shí
  • láo
    nián
    fèi
    yín
    shēn
    ,
    ,
    ér
    dēng
    qián
    qiè
    xiào
    pín
  • bèi
    zhī
    huǐ
    ,
    ,
    zài
    pāo
    xīn
    zuò
    shī
    rén
癸巳除夕偶成注解
漏(lòu):漏壶,古代计时仪器
迟迟:指时间过得很慢
潜(qián):暗中,悄悄地
物外知:从时间流逝、外物变迁中感觉出来
市桥:指诗人家乡市镇中的桥。江南城镇多傍水为街,市中多桥
识(shí):认识 [1]
吟呻:朗诵的声音,指作诗
窃:私自、暗自。频:屡次
枉抛:空费 [2]
癸巳除夕偶成译文
其一
时间慢慢地流逝,各家各户的欢声笑语从四面八方隐隐传来。
在石桥上昂首而立的人却恍若置身世外,他凝望着天空,却把一颗明星当作月亮观看了多时。 [3]
其二
年年除夕都要哼哼唧唧地作诗,儿女看见,便在灯前窃笑:“爸爸又在作诗哩!”
你们别笑,我也自悔不该作诗,枉费心力做个诗人,却一无所用
癸巳除夕偶成创作背景
这组诗作于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此时正处于乾隆中期,诗人二十五岁,在安徽督学朱筠幕中,除夕归家过年。诗人对社会即将发生的乱象已有预感,心中惆怅,又觉怀才不遇,心有所感,便以“偶成”命题,作成此组诗
癸巳除夕偶成赏析
其一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诗人思绪纷纷。上句尽情渲染了除夕夜千家万户的欢迎气氛。“千家笑语”四字紧扣题目“除夕”,描写了除夕之夜千家万户守岁迎春,欢歌笑语的气氛。人们感觉时间流逝得太快了,以至于不知不觉已到了深夜。诗人此时思绪连绵,独生忧患。“忧患”与“千家笑语”的气氛很不协调,而在这里却有机地联系起来,在封建社会里,由于贫富悬殊,除夕之夜,几家欢乐几家愁。诗人与家人团聚,本可以过愉快的除夕,但诗人却忧虑重重,这充分表现了诗人“众人皆醉吾独醒”的孤高情操和幽愤多思的性格。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这两句写诗人心中忧闷而产生的独特行为。上句的“悄立”二字,写诗人一人静悄悄地站在市桥上,用外形的静谧暗示内心的不平静。“人不识”三字,写出并不是人们不认识诗人,而是感叹那些欢歌笑语的人们不了解他心中的忧患。因而诗人感到更加孤独。下句是“悄立”的“延伸”,诗人心中的忧患无法排解,便独立一人到市桥上,长久伫立,凝视天上的一颗亮星。周围的一切仿佛都不存在,似乎已经超然物外,进入物我两忘的境界。“看多时”含蓄地回答了诗人“忧患”的内容。诗人感到星移斗转,岁月如桥下的流水,一去不返,联想自己,少负盛名,却怀才不遇,即将而立之年,功不成,名不就,穷途潦倒,贫病交加,愤激悲伤之情,一齐涌上心头。
诗人没有正面着墨去写忧思,而只是描写诗人在除夕之夜家家团聚、笑语声声的时刻悄立市桥上的特殊行为,从气氛的渲染和诗人默然无声凝视长空的形象给人一种感染。这样写,看似平淡,但含蓄深厚,把诗人的忧愁郁闷的’心情表达得更为深沉,更加强烈,也更有艺术表现力。 [6-7] 
其二
诗中说自己后悔当了诗人。地点不再是市桥之上,而是在家中,其时已经掌灯,儿女与自己正围坐在桌旁。写作此诗时,诗人生有一女一子,都还在懵懂无知的年龄。故而当诗人一如往年灯下敲韵,为捕捉诗情沉思默想以至眉头紧蹙时,小儿女辈见了,毫不理解,只是掩口而笑。“窃笑”,显得小儿女似懂非懂,“频”字则又带出诗人“吟呻”费时之久。
面对此情此景,诗人不觉悲慨生,便用一半责备一半自责的语气倾诉了自己内心的苦闷。“尔辈何知”,说儿女,对儿女因不理懈而窃笺,责备中有宽宥。儿女毕竟太幼小了,怎能从自已热中吟诗的表象中体察到后悔写诗的另一面呢?“吾自悔”,转说自己,自悔不该写诗,故说“枉抛心力作诗人”。“抛”字意味着自己作诗化去的精力都自白浪费了,毫无价值。抛”前加一“枉”字,进一步强调了对自费精力感到的惋惜、痛心。其实,诗人并不是真的后悔写诗。但“自悔”、“枉抛”,乃是诗人沉痛已极的激债语,是对埋没人才的黑暗政治的曲折抗议。如果联系“枉抛伺的出处,隐含予其中的这一层意思就更加明显。
诗人在这首诗中喊出的,又不仅仅属于他所处的特定时代,而且也是历史上所有的怀才不遇的文人学士的共同心声。“英抛心力作词人”与“枉抛心力作诗人”之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原因也正在于此 [8]  。
总评
两诗所写地点,各不相同,一在市桥,诗人悄立,天上有星;一在昆内,儿女围坐,桌上有灯。市桥上,“人不识”,更是此心无人会得;在室内,儿女频频窃笑,也不理解自己的苦闷。此二诗在艺术表现上的共同特色是言近旨远,意象鲜明,贴近生活,而又都诗意含蓄,寄情远大,诉说的是对整个现实、人生的忧虑与感愤 [8]  。
名家点评
当代学者蔡义江:此诗后两句补叙出前述是“悄立市桥”的情景。“人不识”,不是说人们不认识自己,而是说没有人理解自己的心情;当然同时也表现人们忙于自顾,不会去想到别人的处境。所以,他只是独自久久地站在市桥上,专注于一颗如月般的明星,而陷入了沉思遐想。于是大星出现是凶象的俗传闪过脑际,便与“忧患”句完全联系了起来。写心境预感的诗,往往有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妙处,此诗即是 [9]  。
当代学者蔡亚平:“悄立市桥人不识”,寂寥萧瑟的气息扑面而来,诗人的身影在欢乐背景的映衬下更显落寞。全诗感伤低沉,韵味悠长 [10]  。
  • 古诗词学习网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关注我们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