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贞观(1637-1714)清代文学家。原名华文,字远平、华峰,亦作华封,号梁汾,江苏无锡人。明末东林党人顾宪成四世孙。康熙五年举人,擢秘书院典籍。曾馆纳兰相国家,与相国子纳兰性德交契,康熙二十三年致仕,读书终老。贞观工诗文,词名尤著,著有《弹指词》、《积书岩集》等。顾贞观与陈维嵩、朱彝尊并称明末清初“词家三绝”,同时又与纳兰性德、曹贞吉共享“京华三绝”之誉。

顾贞观其它作品精选

zuopinjingxuan

《醉花荫》
分享数:173
朝代: 清朝 | 作者:顾贞观 | 类型:写景|写风|写花|写人|看花|写酒|

重九归雁一声相识旧,嫩桔和霜剖。

风景入秋悲,恻恻新寒,况是秋深后。

知道明年还健否?且醉黄花酒。

休说不须开,倘为看花,忆著离人瘦。

拼音
zuì huā yīn
[ [ qīng cháo ] ] zhēn guān
zhòng jiǔ guī yàn shēng xiàng shí jiù , , nèn shuāng pōu       
fēng jǐng qiū bēi , , xīn hán , , kuàng shì qiū shēn hòu       
zhī dào míng nián hái jiàn fǒu ? ? qiě zuì huáng huā jiǔ       
xiū shuō kāi , , tǎng wéi kàn huā , , zhe rén shòu
醉花荫注音
  • zuì
    huā
    yīn
  • [
    [
    qīng
    cháo
    ]
    ]
    zhēn
    guān
  • zhòng
    jiǔ
    guī
    yàn
    shēng
    xiàng
    shí
    jiù
    ,
    ,
    nèn
    shuāng
    pōu
  • fēng
    jǐng
    qiū
    bēi
    ,
    ,
    xīn
    hán
    ,
    ,
    kuàng
    shì
    qiū
    shēn
    hòu
  • zhī
    dào
    míng
    nián
    hái
    jiàn
    fǒu
    ?
    ?
    qiě
    zuì
    huáng
    huā
    jiǔ
  • xiū
    shuō
    kāi
    ,
    ,
    tǎng
    wéi
    kàn
    huā
    ,
    ,
    zhe
    rén
    shòu
醉花荫古诗译文

重阳节时,归来的大雁一声鸣叫,好似旧日相识。新鲜的橘子带着秋霜被剥开。秋景让人悲叹,凄冷的新寒袭来,更何况已经到了深秋之后。不知道明年自己是否还康健,姑且沉醉在这赏菊的美酒之中。别说不需要开花,倘若为了看花,回忆起离别的人而消瘦。

醉花荫古诗注解
  • 重九:即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 归雁:秋季大雁南飞,这里指归来的大雁。
  • 嫩桔和霜剖:新鲜的橘子带着秋霜被剥开。
  • 恻恻:形容微寒、凄凉的样子。
  • 黄花酒:即菊花酒,重阳节有饮菊花酒的习俗。
醉花荫创作背景

顾贞观生活在清朝,当时社会相对稳定,但文人也面临着诸多的情感与现实困境。这首《醉花荫》可能创作于重阳节,诗人在秋景的触动下,感怀自身的境遇与离别的愁绪,从而写下此诗。重阳节是一个传统的节日,人们通常会登高、赏菊、饮酒,而诗人却在这样的节日里流露出对未来的担忧和对离人的思念。

醉花荫古诗赏析

这首词以重阳节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凄清、悲凉的氛围。开篇“重九归雁一声相识旧”,通过归雁点明时节,“相识旧”则赋予大雁一种情感上的联系,增添了岁月的沧桑感。“嫩桔和霜剖”描绘了一幅清冷的画面,橘子带着秋霜,暗示着秋意的浓重。“风景入秋悲,恻恻新寒,况是秋深后”进一步渲染了悲秋的情绪,新寒加上深秋的背景,让这种悲伤更加深沉。“知道明年还健否?且醉黄花酒”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和对生命的忧虑,只能借酒消愁。最后“休说不须开,倘为看花,忆著离人瘦”,以花为媒介,将看花与思念离人联系起来,深化了主题,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离人的牵挂。

醉花荫知识点

1.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有登高、赏菊、插茱萸、饮菊花酒等习俗。

2. 顾贞观:清朝著名词人,其词多以情真意切、感人至深著称,代表作有《金缕曲二首》等。

3. 《醉花荫》:词牌名,双调小令,五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三仄韵。

醉花荫讲解

这首《醉花荫》通过对重阳节秋景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从结构上看,上阕写景,以归雁、嫩桔、秋景等意象营造出悲凉的氛围;下阕抒情,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和对离人的思念。在情感表达上,诗人将悲秋之情与对生命的忧虑、对离人的牵挂相结合,使整首词情感丰富而深沉。同时,诗人运用了借景抒情、设问、联想等手法,增强了词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例如,“知道明年还健否?”这一设问,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倘为看花,忆著离人瘦”则通过联想,将看花与思念离人联系起来,使情感更加细腻动人。

网站地图Html版http://www.881023.com 渝ICP备20220143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