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虬[唐](约公元八七四年前后在世)字不详,台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僖宗乾符初前后在世。词藻富赡,与隐、邺齐名,世号“三罗”。累举不第。广明乱后,去从鄜州李孝恭。为人狂宕无检束。籍中有善歌妓杜红儿,虬令之歌,赠以彩。孝恭以红儿巳为副戎所聘,不令受。虬怒,拂衣起;明日,手刃杀之。孝恭坐以罪,会遇赦释之。虬追念红儿之冤,于是取古之美女,有姿艳才德者,作绝句一百首,以比红儿,名曰比红儿诗。盛传于世。

罗虬其它作品精选

zuopinjingxuan

《比红儿诗》
分享数:308
朝代: 唐朝 | 作者:罗虬 | 类型:

薄罗轻剪越溪纹,鸦翅低从两鬓分。

料得相如偷见面,不应琴里挑文君。

拼音
hóng ér shī
[ [ táng cháo ] ] luó qiú
báo luó qīng jiǎn yuè wén , , chì cóng liǎng bìn fèn       
liào xiàng tōu jiàn miàn , , yīng qín tiāo wén jun1
比红儿诗注音
  • hóng
    ér
    shī
  • [
    [
    táng
    cháo
    ]
    ]
    luó
    qiú
  • báo
    luó
    qīng
    jiǎn
    yuè
    wén
    ,
    ,
    chì
    cóng
    liǎng
    bìn
    fèn
  • liào
    xiàng
    tōu
    jiàn
    miàn
    ,
    ,
    yīng
    qín
    tiāo
    wén
    jun1
比红儿诗古诗译文

她身着轻薄的绫罗,上面裁剪着如同越溪水波般的花纹,乌黑的秀发像鸦翅一样垂落在两鬓。想来当年司马相如要是偷偷见到了她,就不会再用琴音去挑逗卓文君了。

比红儿诗古诗注解
  • 薄罗:轻薄的丝织品。
  • 越溪纹:越溪的水波纹路,这里形容罗衣上的花纹。越溪,传说为西施浣纱之处。
  • 鸦翅:比喻乌黑发亮的头发。
  • 相如:指司马相如,西汉著名文学家。
  • 文君:指卓文君,司马相如的妻子,她与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传为佳话。
比红儿诗创作背景

罗虬有一位名叫杜红儿的歌妓,因得罪了罗虬而被其主人杀死。罗虬后悔不已,便作了一百首绝句来哀悼红儿,这组诗就叫《比红儿诗》。此诗为其中一首,诗人通过将红儿与卓文君作比,极力夸赞红儿的美貌。

比红儿诗古诗赏析

这首诗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没有直接描写红儿的美貌,而是通过假设司马相如见到红儿后的反应,从侧面突出了红儿的绝世容颜。前两句通过对红儿衣着和发型的描写,勾勒出一个美丽动人的女子形象。后两句则通过想象司马相如的行为,进一步强调了红儿的魅力。整首诗构思巧妙,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比红儿诗知识点

罗虬是唐代诗人,与同时期的李群玉、李郢等人交往密切。他的诗以七绝见长,风格婉约细腻,多写男女之情和闺怨题材。《比红儿诗》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在当时就广为流传。

司马相如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辞赋作品如《子虚赋》《上林赋》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他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也被后人传颂,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爱情佳话。

比红儿诗讲解

这首诗的重点在于通过巧妙的构思和独特的表现手法来展现红儿的美貌。诗人先从红儿的外在形象入手,描绘了她的穿着和发型,让读者对红儿有一个初步的印象。然后,诗人通过一个大胆的假设,将红儿与卓文君进行对比,让读者在想象中感受到红儿的魅力。这种侧面烘托的手法比直接描写更加生动、形象,也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在学习这首诗时,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的浪漫情怀和独特的艺术视角。同时,我们也可以了解到唐代诗歌的创作风格和表现手法,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网站地图Html版http://www.881023.com 渝ICP备20220143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