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汉族,湖南浏阳人,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他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写文章抨击清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1898年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三十三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代表作品《仁学》、《寥天一阁文》、《莽苍苍斋诗》、《远遗堂集外文》等。

谭嗣同其它作品精选

zuopinjingxuan

《儿缆船并叙》
分享数:242
朝代: 清朝 | 作者:谭嗣同 | 类型:写风|写人|友人|写雷|生死|

友人泛舟衡阳,遇风,舟濒覆。

船上儿甫十龄,曳舟入港,风引舟退,连曳儿仆,儿啼号不释缆,卒曳入港,儿两掌骨见焉。

北风蓬蓬,大浪雷吼,小儿曳缆逆风走。

惶惶船中人,生死在儿手。

缆倒曳儿儿屡仆,持缆愈力缆縻肉,儿肉附缆去,儿掌惟见骨。

掌见骨,儿莫哭,儿掌有白骨,江心无白骨。

拼音
ér lǎn chuán bìng
[ [ qīng cháo ] ] tán tóng
yǒu rén fàn zhōu héng yáng , , fēng , , zhōu bīn       
chuán shàng ér shí líng , , zhōu gǎng , , fēng yǐn zhōu tuì 退 , , lián ér , , ér hào shì lǎn , , gǎng , , ér liǎng zhǎng jiàn yān       
běi fēng péng péng , , làng léi hǒu , , xiǎo ér lǎn fēng zǒu       
huáng huáng chuán zhōng rén , , shēng zài ér shǒu       
lǎn dǎo ér ér , , chí lǎn lǎn ròu , , ér ròu lǎn , , ér zhǎng wéi jiàn       
zhǎng jiàn , , ér , , ér zhǎng yǒu bái , , jiāng xīn bái
儿缆船并叙注音
  • ér
    lǎn
    chuán
    bìng
  • [
    [
    qīng
    cháo
    ]
    ]
    tán
    tóng
  • yǒu
    rén
    fàn
    zhōu
    héng
    yáng
    ,
    ,
    fēng
    ,
    ,
    zhōu
    bīn
  • chuán
    shàng
    ér
    shí
    líng
    ,
    ,
    zhōu
    gǎng
    ,
    ,
    fēng
    yǐn
    zhōu
    tuì
    退
    ,
    ,
    lián
    ér
    ,
    ,
    ér
    hào
    shì
    lǎn
    ,
    ,
    gǎng
    ,
    ,
    ér
    liǎng
    zhǎng
    jiàn
    yān
  • běi
    fēng
    péng
    péng
    ,
    ,
    làng
    léi
    hǒu
    ,
    ,
    xiǎo
    ér
    lǎn
    fēng
    zǒu
  • huáng
    huáng
    chuán
    zhōng
    rén
    ,
    ,
    shēng
    zài
    ér
    shǒu
  • lǎn
    dǎo
    ér
    ér
    ,
    ,
    chí
    lǎn
    lǎn
    ròu
    ,
    ,
    ér
    ròu
    lǎn
    ,
    ,
    ér
    zhǎng
    wéi
    jiàn
  • zhǎng
    jiàn
    ,
    ,
    ér
    ,
    ,
    ér
    zhǎng
    yǒu
    bái
    ,
    ,
    jiāng
    xīn
    bái
儿缆船并叙古诗译文

朋友在衡阳乘船游玩,遭遇大风,船眼看就要翻了。船上有个小孩才十岁,拉着缆绳想把船拖进港口,风却把船往后吹,小孩连着几次被拖倒,但他哭着号着也不松开缆绳,最终把船拖进了港口,小孩两只手掌的骨头都露出来了。北风呼呼作响,大浪像打雷一样怒吼,小孩拉着缆绳逆风前行。船上的人惊慌失措,生死全掌握在小孩手中。缆绳把小孩往后拖,小孩多次摔倒,但他握缆绳的力气更大了,缆绳磨破了他的肉,小孩的肉连着缆绳被扯掉,手掌只能看见骨头。手掌露出骨头了,孩子别哭,你手掌有白骨,江心里可没有白骨啊。

儿缆船并叙古诗注解
  • :刚刚,才。
  • :拉,牵引。
  • :接近,将要。
  • :翻,倾覆。
  • 蓬蓬:形容风声。
  • :摩擦,磨破。
儿缆船并叙创作背景

此诗具体创作年份不详。诗前小序点明友人泛舟衡阳遇风,船上十岁小儿奋力曳船入港,手掌磨破见骨的事件。谭嗣同目睹或听闻此事后,被小孩勇敢无畏、舍己救人的精神所感动,于是创作了这首诗,以赞美小孩的英勇行为。

儿缆船并叙古诗赏析

这首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开篇小序交代事件背景,让读者对故事有了整体了解。诗中对恶劣环境的描写,如“北风蓬蓬,大浪雷吼”,渲染出紧张危急的氛围,衬托出小孩的勇敢和坚定。通过“缆倒曳儿儿屡仆,持缆愈力缆縻肉,儿肉附缆去,儿掌惟见骨”等细节描写,生动刻画了小孩拉船时的艰难和顽强,让读者深切感受到他所承受的痛苦和付出的努力。结尾“掌见骨,儿莫哭,儿掌有白骨,江心无白骨”,以质朴的语言安慰小孩,升华了主题,歌颂了小孩舍己救人、力挽狂澜的高尚品质。

儿缆船并叙知识点

谭嗣同是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他积极参与戊戌变法,为了推动社会变革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的文学作品风格豪放,充满激情和爱国情怀,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时代意义。本诗运用了环境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渲染氛围。环境描写可以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细节描写能够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逼真,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儿缆船并叙讲解

这首诗围绕一个十岁小孩在危急时刻拉船入港的故事展开。在狂风巨浪中,小孩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危险,但他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紧紧握住缆绳,一次次摔倒又一次次站起来,最终成功挽救了船上人的生命。从文学角度看,诗的语言质朴而有力,通过简洁的文字描绘出紧张激烈的场景和小孩坚韧不拔的精神。同时,诗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它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危险时,要有勇气和毅力去克服,要有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从历史文化角度看,谭嗣同生活在晚清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国家面临着内忧外患。他通过这首诗,或许也在表达对那种勇敢无畏、敢于担当精神的呼唤,激励人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斗。

网站地图Html版http://www.881023.com 渝ICP备20220143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