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杜甫其它作品精选

zuopinjingxuan

《恨别》
分享数:109
朝代: 唐朝 | 作者:杜甫 | 类型:写草|写云|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拼音
hèn bié
[ [ táng cháo ] ]
luò chéng bié qiān , , zhǎng liù nián       
cǎo biàn shuāi háng jiàn wài , , bīng jué lǎo jiāng biān       
jiā yuè qīng xiāo , , kàn yún bái mián       
wén dào yáng jìn chéng shèng , , wéi yōu yàn
恨别注音
  • hèn
    bié
  • [
    [
    táng
    cháo
    ]
    ]
  • luò
    chéng
    bié
    qiān
    ,
    ,
    zhǎng
    liù
    nián
  • cǎo
    biàn
    shuāi
    háng
    jiàn
    wài
    ,
    ,
    bīng
    jué
    lǎo
    jiāng
    biān
  • jiā
    yuè
    qīng
    xiāo
    ,
    ,
    kàn
    yún
    bái
    mián
  • wén
    dào
    yáng
    jìn
    chéng
    shèng
    ,
    ,
    wéi
    yōu
    yàn
恨别古诗译文

和洛阳一别已经相距四千里,叛军的骑兵长驱直入也有五六年了。草木由青变衰,我辗转流落到剑门之外,战争阻断了归路,我客居江边渐渐老去。思念家乡,我在清宵月色下徘徊踱步;想念弟弟,我在白日看云时昏昏入眠。听说司徒李光弼近日在河阳打了胜仗,急切希望他能迅速挥师北上,直捣叛军老巢幽燕。

恨别古诗注解
  • 洛城:指洛阳。
  • 胡骑:指安史叛军的骑兵。
  • 五六年:安史之乱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至杜甫作此诗时,约有五六年时间。
  • 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蜀地。
  • 兵戈阻绝:因战争而与家乡阻隔。
  • 老江边:指诗人客居在岷江边上,渐渐老去。
  • 步月:在月下徘徊。
  • 河阳近乘胜:指唐将李光弼在河阳(今河南孟县西)大破叛军。
  • 司徒:指李光弼,当时他任检校司徒。
  • 幽燕:今河北北部及辽宁一带,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恨别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在成都所作。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被迫流亡,与家人离散。此时他已流落蜀地多年,听闻官军在河阳取得胜利的消息,不禁感慨万千,于是写下这首诗,既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也抒发了渴望平定叛乱、早日结束战乱的愿望。

恨别古诗赏析

首联“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以直白的语言点明了诗人与故乡的距离之远和战乱持续时间之长,给人以强烈的震撼。颔联“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描绘了诗人在蜀地漂泊的情景,草木的兴衰暗示了时光的流逝,而兵戈阻绝则道出了他无法归乡的无奈。颈联“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通过描写诗人在月夜和白日的不同行为,细腻地刻画了他对家乡和弟弟的思念之情,“步月”“看云”等动作,生动地展现了他内心的惆怅与孤寂。尾联“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则由个人的思乡之情转向对国家命运的关注,表达了诗人对官军胜利的欣喜和对尽快平定叛乱的急切期盼。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个人身世的感慨,又有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体现了杜甫诗歌一贯的沉郁顿挫风格。

恨别知识点

1. 诗歌体裁: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格律严谨,对仗工整。
2. 表现手法:运用了对比、借景抒情等手法。如“洛城一别四千里”与“胡骑长驱五六年”的对比,突出了战乱的长久和诗人流离的遥远;“草木变衰行剑外”借景抒发了诗人漂泊的凄凉之感。
3. 主题思想:诗歌主题围绕思乡和盼平叛展开,既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又体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平定叛乱的渴望。
4. 历史背景:了解安史之乱的历史背景,有助于理解诗歌中“胡骑长驱五六年”“河阳近乘胜”等内容。

恨别讲解

从诗歌的整体结构来看,首联开篇点题,用“四千里”和“五六年”两个具体的数字,强调了诗人与家乡的距离之远和战乱时间之长,为全诗奠定了深沉的情感基调。颔联承接首联,描绘了诗人在蜀地的生活状况,“草木变衰”暗示了时光的无情流逝,而“兵戈阻绝”则突出了他归乡无望的困境。颈联则深入刻画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通过描写他在不同时段的行为,将思乡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尾联则是全诗的升华,诗人由个人的思乡之情联想到国家的命运,听到官军胜利的消息,急切地希望能够尽快平定叛乱,恢复国家的和平与安宁。在表现手法上,诗人善于运用对比和借景抒情的手法,使诗歌的情感更加深沉动人。例如,首联的对比突出了战乱的残酷和诗人的不幸;颔联的借景抒情则将诗人的凄凉心境融入到自然景象之中。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杜甫诗歌的艺术魅力。

网站地图Html版http://www.881023.com 渝ICP备20220143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