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uopinjingxuan
rementuijian
兄弟尽鸳鸾,归心切问安。
贪荣五彩服,遂挂两梁冠。
侍膳曾调鼎,循陔更握兰。
从今别君后,长忆德星看。
萧博士的兄弟们都是朝廷中的杰出官员,而他自己归乡的心情急切,一心想回去向父母问安。他贪恋能身着五彩服侍奉双亲的天伦之乐,于是毅然辞去了官职。他曾在父母身边精心侍奉饮食,如今遵循孝道更增添了他的美德。从今天和你分别之后,我会常常回忆起你这颗如同德星般的贤才。
刘禹锡生活在唐朝时期,当时社会重视孝道,士人们以孝悌为美德。萧博士身为太常博士,本在朝廷任职,却为了归乡赡养父母而毅然弃官。刘禹锡有感于萧博士的孝行,写下此诗为其送行。
这首诗是对萧博士弃官归养这一孝行的赞美之作。首联“兄弟尽鸳鸾,归心切问安”,通过对比萧博士兄弟在朝廷的荣耀,突出他归乡尽孝的急切心情,展现出他重孝轻官的高尚品格。颔联“贪荣五彩服,遂挂两梁冠”,“贪荣”一词看似矛盾,实则巧妙地表达了他对侍奉父母这种天伦之乐的珍视,为了尽孝不惜放弃官职。颈联“侍膳曾调鼎,循陔更握兰”,进一步描绘他在父母身边的孝行以及自身的美德。尾联“从今别君后,长忆德星看”,表达了诗人对萧博士的不舍和敬重,将他比作德星,认为他的孝行和品德值得铭记。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体现了当时社会对孝道的推崇。
1. 古诗中常见的用典手法,如“五彩服”“循陔”“握兰”“德星”等,这些典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使诗歌更具文化底蕴。
2. 唐朝时期的社会风尚,孝道在当时被视为重要的道德准则,许多士人会为了尽孝而做出一些选择,如萧博士弃官归养。
3. 刘禹锡诗歌的风格,他的诗歌多有现实意义,此诗通过对萧博士孝行的赞美,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价值观。
这首诗围绕萧博士弃官归养的事件展开。诗人首先点明萧博士家庭背景,兄弟们在朝廷为官,而他却一心归乡尽孝。接着通过“五彩服”和“两梁冠”的对比,突出他对孝道的重视。颈联描述他的孝行和品德,展现出他是一个既孝顺又有美德的人。最后尾联表达诗人对他的不舍和敬意。整首诗不仅是对萧博士个人的赞美,也从侧面反映了唐朝社会对孝道的重视和推崇,让我们看到了当时社会的一种价值取向。同时,诗中运用的典故也为我们了解古代文化提供了一个窗口。
网站地图Html版http://www.881023.com 渝ICP备20220143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