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竹枝词二首》
分享数:145
朝代: 唐朝 | 作者:刘禹锡 | 类型:写雨|写山|写水|写人|思归|

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

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

拼音
zhú zhī èr shǒu
[ [ táng cháo ] ] liú
chǔ shuǐ shān jiāng duō , , rén néng chàng běn xiāng       
jīn cháo běi guī , , huí 绿 luó
竹枝词二首注音
  • zhú
    zhī
    èr
    shǒu
  • [
    [
    táng
    cháo
    ]
    ]
    liú
  • chǔ
    shuǐ
    shān
    jiāng
    duō
    ,
    ,
    rén
    néng
    chàng
    běn
    xiāng
  • jīn
    cháo
    běi
    guī
    ,
    ,
    huí
    绿
    luó
竹枝词二首古诗译文

楚地巴山一带常常下雨,巴人擅长吟唱本乡的民歌。如今我这个北方来的客人想要回去,回转头来听着《纥那曲》,身着绿罗衫。

竹枝词二首古诗注解
  • 楚水巴山:泛指蜀楚之地的山水。
  • 巴人:指巴地的人。
  • 北客:作者自指,他是北方人,故称。
  • 纥那:曲调名。
  • 绿罗:绿色的绫罗衣裳。
竹枝词二首创作背景

刘禹锡于唐穆宗长庆二年(822)正月至长庆四年(824)夏在夔州任刺史。他非常喜爱当地的民歌《竹枝词》,于是依调填词,创作了《竹枝词二首》。这些作品生动地描绘了巴渝地区的风土人情和男女恋情,同时也融入了诗人自身的情感和感慨。

竹枝词二首古诗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巴楚之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首句“楚水巴山江雨多”,点明了地域环境,巴山楚水间多有江雨,营造出一种湿润、朦胧的氛围。次句“巴人能唱本乡歌”,写出了巴人对本土民歌的喜爱和擅长,展现了当地浓郁的民俗文化。后两句“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诗人以“北客”自称,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在听闻当地的《纥那》曲时,仿佛置身于别样的情境之中。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既有对异地风情的欣赏,又有淡淡的思乡之愁。

竹枝词二首知识点

《竹枝词》是古代四川东部的一种民歌,人民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依调填词,写了十来篇,这是其中一首。

竹枝词二首讲解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巴楚地区的细致观察和独特感受。诗的前半部分描绘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浓郁的地域风情。后半部分则转入诗人自身的情感表达,思乡之情在异乡的歌声中悄然流露。这种将景与情相融合的写作手法,使得诗歌具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和感染力。同时,诗中运用了当地的民歌元素,使得作品更具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

网站地图Html版http://www.881023.com 渝ICP备20220143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