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伤独孤舍人》
分享数:90
朝代: 唐朝 | 作者:刘禹锡 | 类型:写花|梅花|写梅|

昔别矜年少,今悲丧国华。

远来同社燕,不见早梅花。

拼音
shāng shě rén
[ [ táng cháo ] ] liú
bié jīn nián shǎo , , jīn bēi sàng guó huá       
yuǎn lái tóng shè yàn , , jiàn zǎo méi huā
伤独孤舍人注音
  • shāng
    shě
    rén
  • [
    [
    táng
    cháo
    ]
    ]
    liú
  • bié
    jīn
    nián
    shǎo
    ,
    ,
    jīn
    bēi
    sàng
    guó
    huá
  • yuǎn
    lái
    tóng
    shè
    yàn
    ,
    ,
    jiàn
    zǎo
    méi
    huā
伤独孤舍人古诗译文

昔日分别时还曾为年少而骄傲,如今却悲痛于国家失去了栋梁之才。你从远方而来如同结伴的社燕,可惜却没能见到早开的梅花就离去了。

伤独孤舍人古诗注解
  • :自夸、骄傲。
  • 丧国华:指失去了国家的杰出人才,这里指独孤舍人去世。
  • 社燕:即燕子,因春社时来,秋社时去,故有此称,常用来比喻往来迁徙的人。
  • 早梅花:既可以指自然界中早开的梅花,也可能有象征某种美好事物或时机的含义。
伤独孤舍人创作背景

具体的创作背景可能因资料有限难以确切知晓,但从诗题“伤独孤舍人”可以推测,此诗是刘禹锡为悼念独孤舍人而作。独孤舍人可能是刘禹锡的友人,两人曾经分别,如今友人离世,刘禹锡怀着悲痛之情写下此诗来表达对友人的哀悼。

伤独孤舍人古诗赏析

首联“昔别矜年少,今悲丧国华”,通过今昔对比,昔日的年少得意与如今友人离世的悲痛形成强烈反差,突出了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矜年少”体现出曾经的青春活力和对未来的期许,而“丧国华”则表达了对友人才能的肯定以及失去他的惋惜。颔联“远来同社燕,不见早梅花”,以社燕比喻友人的行踪不定,远来相聚却又匆匆离去,“不见早梅花”可能暗示友人错过了美好的事物,也可能象征着他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进一步增添了悲剧色彩。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沉,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生命消逝的感慨。

伤独孤舍人知识点

1. 刘禹锡是唐朝著名诗人,其诗作风格多样,既有豪迈奔放之作,也有深沉感慨之篇。

2. “社燕”在古代诗词中是一个常见的意象,常用来比喻游子、旅人或迁徙不定的人。

3. 以今昔对比的手法来表达情感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技巧之一,通过时间和情境的变化,更能突出情感的强烈程度。

伤独孤舍人讲解

这首《伤独孤舍人》是刘禹锡为悼念友人而创作的抒情诗。在学习这首诗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理解诗歌中的字词含义,通过注解来把握诗句的基本意思。其次,体会诗人运用的今昔对比和意象象征的手法,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今昔对比让我们看到了时光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而社燕和早梅花等意象则丰富了诗歌的内涵。最后,结合刘禹锡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进一步理解这首诗在他作品中的地位和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我们不仅可以提高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还能感受到古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和对生命的思考。

网站地图Html版http://www.881023.com 渝ICP备20220143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