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uopinjingxuan
rementuijian
暂驻旌旗洛水堤,绮筵红烛醉兰闺。
美人美酒长相逐,莫怕猿声发建溪。
卢侍郎的旌旗暂时停驻在洛水堤岸,华美的筵席上红烛摇曳,人们在闺房里沉醉。美人与美酒相伴相随,不必害怕前往建溪会听到那猿猴的悲啼之声。
此诗是刘禹锡为送别福建卢侍郎而作。卢侍郎要前往福建赴任,在洛水堤岸暂作停留,举办宴会,刘禹锡参加了此次宴会,并写下这首诗为其送行。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热闹而奢华的宴会场景。“暂驻旌旗洛水堤”点明了事件的背景和地点,卢侍郎出行的仪仗停在洛水堤岸,暗示其身份的尊贵。“绮筵红烛醉兰闺”则渲染了宴会的华丽氛围,红烛高照,人们在闺房中沉醉,体现出宴会的欢乐与热闹。
后两句“美人美酒长相逐,莫怕猿声发建溪”,表达了对卢侍郎的劝慰。“美人美酒长相逐”描绘出宴会上美人与美酒相伴的美好画面,进一步烘托出欢乐的气氛。而“莫怕猿声发建溪”则是针对卢侍郎即将前往福建赴任,可能会面对偏远地区的艰苦环境而言。猿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象征着凄凉、哀愁,这里诗人劝慰卢侍郎不必害怕前往建溪会听到那悲凉的猿声,体现出诗人对友人的关怀和鼓励。
整首诗语言明快,意境开阔,既描绘了宴会的欢乐场景,又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之情和美好祝愿。
1. 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有“诗豪”之称。其诗题材广泛,风格独特,代表作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等。
2. 用典:在古诗中,“猿声”常常是一个具有特定象征意义的意象,如李白《早发白帝城》中“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猿声烘托出诗人获赦后轻松愉悦的心情;而在一些送别诗中,猿声则多象征着离别的哀愁和对远方艰苦环境的担忧。
3. 唐代送别文化:唐代文人有在友人远行时设宴饯行并赋诗相赠的习俗,这些送别诗往往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美好祝愿以及对友人旅途的关切。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对宴会场景的描写和对友人的劝慰,展现了诗人与卢侍郎之间的深厚情谊。在学习这首诗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理解诗中的意象和典故。如“旌旗”“猿声”等意象都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了解这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诗歌的内涵。
其次,体会诗歌的情感表达。诗中既有对宴会欢乐场景的描绘,又有对友人的劝慰和祝福,这种情感的交织使诗歌更富有感染力。
最后,学习诗人的写作技巧。诗人运用了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宴会的场景和友人的心境,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我们可以借鉴这种写作手法,提高自己的诗歌鉴赏和创作能力。
网站地图Html版http://www.881023.com 渝ICP备20220143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