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孟郊其它作品精选

zuopinjingxuan

《寻言上人》
分享数:83
朝代: 唐朝 | 作者:孟郊 | 类型:写花|写草|

万里莓苔地,不见驱驰踪。

唯开文字窗,时写日月容。

竹韵漫萧屑,草花徒蒙茸。

披霜入众木,独自识青松。

拼音
xún yán shàng rén
[ [ táng cháo ] ] mèng jiāo
wàn méi tái , , jiàn chí zōng       
wéi kāi wén chuāng , , shí xiě yuè róng       
zhú yùn màn xiāo xiè , , cǎo huā méng róng       
shuāng zhòng , , shí qīng sōng
寻言上人注音
  • xún
    yán
    shàng
    rén
  • [
    [
    táng
    cháo
    ]
    ]
    mèng
    jiāo
  • wàn
    méi
    tái
    ,
    ,
    jiàn
    chí
    zōng
  • wéi
    kāi
    wén
    chuāng
    ,
    ,
    shí
    xiě
    yuè
    róng
  • zhú
    yùn
    màn
    xiāo
    xiè
    ,
    ,
    cǎo
    huā
    méng
    róng
  • shuāng
    zhòng
    ,
    ,
    shí
    qīng
    sōng
寻言上人古诗译文

在那万里布满莓苔之地,不见有人驱驰的踪迹。只有一扇敞开的文字之窗,时常记录着日月的容光。竹林的韵律弥漫着萧索之意,地上的草花徒然地生长得毛茸茸。披着寒霜走进众多树木中,唯独能识别出那挺拔的青松。

寻言上人古诗注解
  • 莓苔地:长满青苔的地方,形容环境的清幽、人迹罕至。
  • 驱驰踪:驱驰,策马疾驰,这里指人的活动踪迹。
  • 文字窗:可以理解为与文字、学问相关的地方,也许是言上人的书房之类。
  • 日月容:日月的容貌,可能寓意着时光、天地的景象,也可理解为世间的道理、规律。
  • 萧屑:形容声音凄凉、冷落。
  • 蒙茸:形容草花茂密、杂乱的样子。
寻言上人创作背景

孟郊一生仕途坎坷,早年生活贫困,屡试不第,直到四十六岁才中进士。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的不幸遭遇,也有不少与僧人交往的作品。《寻言上人》这首诗可能是孟郊在寻访言上人时所作,当时他可能处于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精神寄托的探寻中,言上人的修行之地或许给了他某种启示。

寻言上人古诗赏析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清幽、孤寂的氛围。开篇“万里莓苔地,不见驱驰踪”描绘出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为全诗奠定了宁静、超脱的基调。“唯开文字窗,时写日月容”展现了言上人专注于文字学问,记录时光与天地的形象,暗示其精神世界的丰富。“竹韵漫萧屑,草花徒蒙茸”通过描写竹林的萧索和草花的杂乱,进一步烘托出环境的清冷。而最后“披霜入众木,独自识青松”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以青松自比或比喻言上人,表达了在困境中坚守自我、保持高洁品质的精神。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孟郊诗歌独特的风格。

寻言上人知识点

1. 孟郊是中唐时期著名诗人,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其诗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

2. “言上人”中的“上人”是对僧人的尊称。

3. 诗中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寻言上人讲解

这首诗从表面上看是在描写寻访言上人的过程和所见之景,但实际上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诗人通过对清幽环境的描绘,表达了对喧嚣尘世的超脱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披霜入众木,独自识青松”一句,不仅是对言上人的赞美,也是诗人自身人格的写照。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面临各种诱惑和困境,应该像青松一样,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念,不随波逐流。同时,诗中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宁静,提醒我们要学会在忙碌的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宁静。

网站地图Html版http://www.881023.com 渝ICP备20220143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