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中吟十首·重赋》是白居易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之一。我们先从诗歌的内容来看,开篇四句“厚地植桑麻,所要济生民。生民理布帛,所求活一身”,简单明了地讲述了百姓耕种纺织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生存,这是很朴素的愿望。而“身外充征赋,上以奉君亲”则说明百姓在满足自身基本需求后,将剩余的财物用于缴纳赋税,这原本是正常的社会秩序。
接着,诗人笔锋一转,提到国家制定两税法本是为了爱护百姓,还明确规定不许在两税之外额外加征。但“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贪官污吏的贪婪打破了这一切,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百姓死活,无休止地搜刮。“织绢未成匹,缲丝未盈斤。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生动地描绘了官吏的催逼之紧,让百姓苦不堪言。
然后,诗人描绘了年终时节百姓的悲惨生活,“岁暮天地闭,阴风生破村。夜深烟火尽,霰雪白纷纷。幼者形不蔽,老者体无温”,寒冷的环境和百姓的饥寒交迫形成了强烈的画面感,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他们的痛苦。而“昨日输残税,因窥官库门。缯帛如山积,丝絮如云屯”则将百姓的贫困与官府的富足相对比,揭露了社会的不公。
最后“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进入琼林库,岁久化为尘”,更是直抒胸臆,控诉了统治者的剥削,表达了对百姓的深切同情。整首诗通过层层递进的描写,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当时赋税的繁重、官吏的贪腐以及百姓的苦难,也让我们理解了白居易为何倡导诗歌要反映现实,因为这样的作品能够让更多人了解社会的真实面貌,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