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entuijian
玉毫不着世间尘,辉相分明十八身。
入夜无烟灯更好,堂中唯有转经人。
张籍生活在唐朝,当时佛教盛行,寺庙遍布各地。作者可能在游览寺庙时,被玉像堂中玉像的纯净庄严以及夜晚佛堂的静谧氛围所感染,从而创作了这首诗。这首诗或许是他对佛教文化的一种感悟和赞美。
这首诗意境清幽,充满了禅意。首句“玉毫不着世间尘”,以玉像的纯净来象征佛教的超脱世俗,给人一种空灵、圣洁的感觉。第二句“辉相分明十八身”,描绘出玉像堂中佛像的光辉形象,展现出一种庄严、神圣的氛围。“入夜无烟灯更好”,通过描写夜晚无烟火干扰,灯火更明亮的情景,进一步渲染了佛堂的静谧和安宁。最后一句“堂中唯有转经人”,以转经人的存在,突出了佛堂的清净和修行的专注,让人感受到一种远离尘世喧嚣的宁静与祥和。整首诗用词简洁,却生动地营造出了一种独特的佛教意境。
张籍是唐代诗人,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风格平易自然。这首诗体现了唐代佛教文化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在唐代,许多诗人都与佛教有一定的渊源,佛教的思想和意象常常出现在他们的作品中。同时,诗中的“玉毫”“十八身”等词汇都与佛教文化相关,了解这些词汇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唐代诗歌中蕴含的佛教文化内涵。
从整体上看,这首诗以玉像堂为背景,通过对玉像、佛堂环境以及转经人的描写,展现了佛教的清净与庄严。诗人运用细腻的笔触,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在学习这首诗时,我们可以从诗歌的意象入手,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同时,结合唐代的佛教文化背景,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价值。此外,我们还可以学习诗人简洁而生动的语言表达技巧,提高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
网站地图Html版http://www.881023.com 渝ICP备20220143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