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entuijian
行尽青山到益州,锦城楼下二江流。
杜家曾向此中住,为到浣花溪水头。
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张籍可能是为送别友人前往蜀地游玩而作此诗。蜀地在唐朝是一个文化繁荣、风景秀丽的地方,吸引着众多文人墨客前往。诗人通过此诗,既表达了对友人旅途的关切,也流露出对蜀地文化的向往。
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首句“行尽青山到益州”,描绘了友人一路翻山越岭,最终到达益州的情景,给人一种漫长而充满期待的感觉。“锦城楼下二江流”,以宏大的视角展现了成都的壮丽景色,两条江水奔腾不息,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后两句“杜家曾向此中住,为到浣花溪水头”,则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提到杜甫曾在此居住,引导友人去探寻浣花溪的文化遗迹,使诗歌具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整首诗没有直接表达送别之情,但在对蜀地风光和文化的描述中,蕴含着对友人旅途的美好祝愿。
1. 张籍是唐代诗人,他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
2. 益州在古代是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成都作为益州的治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3.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生活了数年,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诗歌。
这首《送客游蜀》是一首送别诗,但诗人并没有像一些送别诗那样,过多地渲染离别的悲伤情绪。而是通过描绘蜀地的美景和历史文化,为友人的旅途增添了一份期待和向往。诗的前两句,从友人的行程和目的地入手,勾勒出一幅壮阔的山水画卷。后两句则引入杜甫的典故,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体现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对于读者来说,这首诗不仅可以感受到唐代蜀地的风土人情,还能体会到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网站地图Html版http://www.881023.com 渝ICP备20220143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