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

李贺其它作品精选

zuopinjingxuan

《伤心行》
分享数:160
朝代: 唐朝 | 作者:李贺 | 类型:写雨|写风|

咽咽学楚吟,病骨伤幽素。

秋姿白发生,木叶啼风雨。

灯青兰膏歇,落照飞蛾舞。

古壁生凝尘,羁魂梦中语。

拼音
shāng xīn háng
[ [ táng cháo ] ]
yān yān xué chǔ yín , , bìng shāng yōu       
qiū 姿 bái shēng , , fēng       
dēng qīng lán gāo xiē , , luò zhào fēi é       
shēng níng chén , , hún mèng zhōng
伤心行注音
  • shāng
    xīn
    háng
  • [
    [
    táng
    cháo
    ]
    ]
  • yān
    yān
    xué
    chǔ
    yín
    ,
    ,
    bìng
    shāng
    yōu
  • qiū
    姿
    bái
    shēng
    ,
    ,
    fēng
  • dēng
    qīng
    lán
    gāo
    xiē
    ,
    ,
    luò
    zhào
    fēi
    é
  • shēng
    níng
    chén
    ,
    ,
    hún
    mèng
    zhōng
伤心行古诗译文

我像屈原那样悲咽地吟诗,病痛折磨着我这幽独的身躯。衰老的容颜上白发丛生,风雨中木叶也像在悲啼。灯油将尽灯光转青,残照里飞蛾乱舞。古老的墙壁上已积满灰尘,客居他乡的羁魂在梦中悲语。

伤心行古诗注解
  • 咽咽:悲切的样子。
  • 楚吟:指屈原的骚体作品。
  • 病骨:指李贺体弱多病。
  • 幽素:幽独的本性。
  • 秋姿:衰老的容颜。
  • 木叶:树叶。
  • 兰膏:点灯用的油脂。
  • 落照:残照。
  • 古壁:古老的墙壁。
  • 羁魂:客居他乡的魂魄。
伤心行创作背景

李贺一生抑郁不得志,仕途坎坷,体弱多病。这首《伤心行》便是他在穷愁潦倒、贫病交加的生活境遇下创作的,集中体现了他内心的苦闷和悲伤。

伤心行古诗赏析

整首诗笼罩着一层浓厚的悲剧氛围。开篇“咽咽学楚吟,病骨伤幽素”,诗人以屈原自比,悲咽吟诗,病痛缠身,直接抒发了内心的悲苦。“秋姿白发生,木叶啼风雨”,通过描写衰老的容颜和风雨中悲啼的木叶,进一步渲染了悲伤的氛围。“灯青兰膏歇,落照飞蛾舞”,描绘了灯油将尽、飞蛾乱舞的残照之景,象征着诗人生命的黯淡和前途的渺茫。最后“古壁生凝尘,羁魂梦中语”,以古壁积尘和羁魂梦语作结,将诗人孤独、凄凉的心境推向了极致。

伤心行知识点

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作多以神话传说、鬼怪灵异为题材,风格独特,被后人称为“诗鬼”。他的诗歌常常运用象征、隐喻等手法,营造出奇幻、瑰丽的意境。《伤心行》体现了李贺诗歌中悲苦、凄凉的情感基调,以及善于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伤心行讲解

这首诗是李贺的代表作之一,对于理解他的人生经历和诗歌风格具有重要意义。从内容上看,它反映了李贺在现实生活中的困境和内心的痛苦。从艺术手法上看,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如“木叶”“灯青”“飞蛾”“古壁”等,这些意象不仅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也深刻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李贺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网站地图Html版http://www.881023.com 渝ICP备20220143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