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

李贺其它作品精选

zuopinjingxuan

《经沙苑》
分享数:97
朝代: 唐朝 | 作者:李贺 | 类型:写水|写马|写人|写草|

野水泛长澜,宫牙开小蒨.无人柳自春,草渚鸳鸯暖。

晴嘶卧沙马,老去悲啼展。

今春还不归,塞嘤折翅雁。

拼音
jīng shā yuàn
[ [ táng cháo ] ]
shuǐ fàn zhǎng lán , , gōng kāi xiǎo qiàn . . rén liǔ chūn , , cǎo zhǔ yuān yāng nuǎn       
qíng shā , , lǎo bēi zhǎn       
jīn chūn hái guī , , sāi yīng shé chì yàn
经沙苑注音
  • jīng
    shā
    yuàn
  • [
    [
    táng
    cháo
    ]
    ]
  • shuǐ
    fàn
    zhǎng
    lán
    ,
    ,
    gōng
    kāi
    xiǎo
    qiàn
    .
    .
    rén
    liǔ
    chūn
    ,
    ,
    cǎo
    zhǔ
    yuān
    yāng
    nuǎn
  • qíng
    shā
    ,
    ,
    lǎo
    bēi
    zhǎn
  • jīn
    chūn
    hái
    guī
    ,
    ,
    sāi
    yīng
    shé
    chì
    yàn
经沙苑古诗译文

野外的河水中泛起长长的波澜,宫中初生的草木抽出了小而鲜艳的嫩芽。没有人欣赏,柳树依旧在春天里独自生长,长满青草的小洲上,鸳鸯享受着温暖的春光。在晴朗的天气里,卧在沙地上的马嘶鸣着,岁月流逝,悲伤的情绪也在不断蔓延。今年春天还是不能回去,塞外传来折翅大雁的哀鸣声。

经沙苑古诗注解
  • 野水:野外的河水。
  • 长澜:长长的波澜。
  • 宫牙:宫中初生的草木。
  • 小蒨(qiàn):小而鲜艳的颜色,这里形容草木嫩芽的颜色。
  • 草渚:长满青草的小洲。
  • 晴嘶:在晴朗的天气里嘶鸣。
  • 老去:岁月流逝。
  • 塞嘤:塞外传来的哀鸣声。
经沙苑创作背景

李贺一生仕途不顺,空有抱负却难以施展。他四处游历,在途经沙苑时,看到眼前的自然景象和自身的境遇,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沙苑地处西北,景色独特,李贺可能在此处触景生情,将自己的身世之感融入到了诗中。

经沙苑古诗赏析

这首诗以景起笔,“野水泛长澜,宫牙开小蒨”描绘出野外河水波澜壮阔,宫中草木发芽的生机勃勃之景。“无人柳自春,草渚鸳鸯暖”则通过柳树的独自生长和鸳鸯的温暖惬意,营造出一种无人欣赏、孤独寂寞的氛围。中间“晴嘶卧沙马,老去悲啼展”,由景入情,卧沙马的嘶鸣仿佛是诗人内心的悲叹,岁月的流逝让悲伤不断蔓延。最后“今春还不归,塞嘤折翅雁”,直接抒发了诗人不能归家的愁绪,折翅雁的哀鸣更是增添了一种凄凉之感。整首诗情景交融,将诗人的身世之感和思乡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经沙苑知识点

李贺是中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善于运用神话传说、奇特的想象和瑰丽的语言来表达情感,被后人称为“诗鬼”。他的诗作多以抒发个人怀才不遇的悲愤和对人生的感慨为主。本诗中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传达自己的情感,这是古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之一。

经沙苑讲解

从诗的结构上看,前四句写景,描绘了沙苑春天的自然景色,展现出一种表面的生机与宁静。后四句则逐渐转入抒情,将诗人内心的悲伤和无奈展现出来。在语言方面,李贺用词精准且富有表现力,如“泛”“开”“嘶”“嘤”等动词,生动地描绘出了景物的动态和声音。从情感表达上,这首诗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又有对家乡的思念和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读者可以通过体会诗中的景和情,感受到李贺当时复杂的心境。

网站地图Html版http://www.881023.com 渝ICP备20220143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