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是千古绝唱。

王之涣其它作品精选

zuopinjingxuan

《宴词》
分享数:132
朝代: 唐朝 | 作者:王之涣 | 类型:写水|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拼音
yàn
[ [ táng cháo ] ] wáng zhī huàn
zhǎng chūn shuǐ 绿 yōu yōu , , quǎn zhāng dào liú       
tīng shēng shēng cuī zhào , , táo qiǎn chù shèng zhōu
宴词注音
  • yàn
  • [
    [
    táng
    cháo
    ]
    ]
    wáng
    zhī
    huàn
  • zhǎng
    chūn
    shuǐ
    绿
    yōu
    yōu
    ,
    ,
    quǎn
    zhāng
    dào
    liú
  • tīng
    shēng
    shēng
    cuī
    zhào
    ,
    ,
    táo
    qiǎn
    chù
    shèng
    zhōu
宴词古诗译文

长堤下,春水碧明一片悠悠,和漳河一起慢慢流。不要去听那催着离船起航的声响,桃花溪太浅,怕载不动这满船的离愁。

宴词古诗注解
  • 长堤:指送别友人的地方。
  • 悠悠:指水的漫长、悠长。
  • 畎(quǎn):田间小沟。
  • 漳河:水名,在今河北省、河南省之间。
  • 催去棹(zhào):催促船儿离开。棹,长的船桨。
  • 桃溪:溪水名。
宴词创作背景

此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可能是王之涣在设宴为友人饯行时所作。诗人在宴会上看到长堤春水、桃溪等景色,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以表达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宴词古诗赏析

这首诗虽然是在宴席上所写,但却没有一般宴饮诗的那种欢乐气氛,而是蕴含着深深的惜别之情。首句“长堤春水绿悠悠”,描绘出一幅春水悠悠的画面,为全诗奠定了一种舒缓而略带惆怅的基调。“畎入漳河一道流”,进一步写出了溪水汇入漳河的情景,暗示着友人即将远行。

后两句“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诗人巧妙地运用了移情的手法,明明是自己不忍友人离去,却劝友人不要去听那催船起航的声音,因为桃花溪太浅,载不动自己满船的离愁。这种委婉的表达方式,更加深刻地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宴词知识点

1. 王之涣是唐朝著名诗人,其诗以描写边塞风光著称,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二首·其一》等。

2. 诗中运用了移情的修辞手法,将自己的情感转移到自然景物上,使诗歌更具感染力。

3. 古人在送别友人时,常常会设宴饯行,并写诗表达惜别之情。

宴词讲解

这首诗整体上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和巧妙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先理解诗句的字面意思,再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同时,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送别之情的感受。

对于诗中的修辞手法和创作背景,也可以进行深入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此外,还可以让学生背诵这首诗,并鼓励他们尝试模仿创作,以提高他们的诗歌鉴赏和创作能力。

网站地图Html版http://www.881023.com 渝ICP备202201436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