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其它作品精选

zuopinjingxuan

《登太白峰》
分享数: 333
朝代:唐朝 | 作者:李白 | 类型:写风|写山|写云|夕阳|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

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

拼音
dēng tài bái fēng
[ [ táng cháo ] ] bái
西 shàng tài bái fēng , , yáng qióng dēng pān       
tài bái , , wéi kāi tiān guān       
yuàn chéng líng fēng , , zhí chū yún jiān       
shǒu jìn yuè , , qián háng ruò shān       
bié gōng , , shí gèng hái
登太白峰注音
  • dēng
    tài
    bái
    fēng
  • [
    [
    táng
    cháo
    ]
    ]
    bái
  • 西
    shàng
    tài
    bái
    fēng
    ,
    ,
    yáng
    qióng
    dēng
    pān
  • tài
    bái
    ,
    ,
    wéi
    kāi
    tiān
    guān
  • yuàn
    chéng
    líng
    fēng
    ,
    ,
    zhí
    chū
    yún
    jiān
  • shǒu
    jìn
    yuè
    ,
    ,
    qián
    háng
    ruò
    shān
  • bié
    gōng
    ,
    ,
    shí
    gèng
    hái
例句

那里是镇守边庭,用人之际,足可以~。(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回)

用安身立命造句

01天下之大,大丈夫何患无可安身立命的地方。

02脱离了繁华的城市生活,此后这个山村便是我的安身立命之处了。

03失去一切的老李喃喃自语道:「哪里是用人去处,足可安身立命?」

04颠沛流离许久,老王终于找到一个可以安身立命的工作,内心高兴不已。

05土匪烧毁了这个村落,让村民们顿时失去安身立命之处,个个显得彷徨不知所措。


【近义词】:安家立业、安居乐业

【反义词】:萍踪浪迹、颠沛流离、浪迹天涯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多用于处于困境之中

【英文】: settle down and get on with one's pursuit

登太白峰注解

  ⑴太白峰:即太白山,又名太乙山、太一山,秦岭主峰,在今陕西眉县、太白县、周至县交界处。山峰极高,常有积雪,故名太白。
  ⑵夕阳:傍晚的太阳。一说指山的西部。《尔雅·释山》:“山西曰夕阳。”穷:尽。这里是到顶的意思。
  ⑶太白:指太白星,即金星。这里喻指仙人。
  ⑷天关:古星名,又名天门。《晋书·天文志》:”东方,角宿二星为天关,其间天门也,其内天庭也。故黄道经其中,七曜之所行也。“这里指想象中的天界门户。
  ⑸泠(líng)风:轻妙的和风,轻微之风。
  ⑹武功:这里指武功山,在今陕西省武功县南约一百里,北连太白山。
  ⑺更还:一作“见还”。

登太白峰译文

  向西攀登太白峰,在日落时分才登上峰巅。
  太白星向我问候,要为我打开天关。
  我愿乘那清风而去,飞行于那浮云之间。
  举起手就可以接近月亮,向前飞行似乎已无山峦阻碍。
  一旦离别武功山而远去,什么时候才能回还呢?

登太白峰创作背景

  李白在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应诏入京时,踌躇满志。但是,由于朝廷昏庸,权贵排斥,他的政治抱负根本无法实现,这使他感到惆怅与苦闷。在这种心情下诗人创作了《登太白峰》一诗。另一种观点认为,此诗似是李白在开元十八、十九年(730、731年)初入长安时期离开终南山西游时所作。

登太白峰鉴赏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诗的开头两句,就从侧面烘托出太白山的雄峻高耸。李白从西攀登太白山,直到夕阳残照,才登上峰顶。太白峰高矗入云,终年积雪,俗语说:“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山势如此高峻,李白却要攀登到顶峰,一“穷”字,表现出诗人不畏艰险、奋发向上的精神。起句“西上太白峰”正是开门见山的手法,为下面写星写月作了准备。
  登高壮观,诗人浮想联翩,仿佛听到:“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太白星对他倾诉衷情,告诉他,愿意为他打开通向天界的门户。诗人和星星之间的友谊十分亲切动人,富有人情味。李白一向热爱皎洁的明月和闪亮的星星,常常把它们人格化:“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诗人好像在向明月这个知心朋友问候,共叙欢情。而在这首诗里,太白星则主动问好,同他攀谈,并愿为之“开天关”。诗人想象新颖活泼,富有情趣。在这里,李白并没有直接刻画太白峰的高峻雄伟,只是写他和太白星侧耳倾谈,悄语密话的情景,就生动鲜明地表现出太白山高耸入云的雄姿。这是一种化实为虚,以虚写实的手法。李白另有一些诗也描绘了太白山的高峻,但却是用实写的手法,如《古风·其五》中:“太白何苍苍,星辰上森列。去天三百里,邈尔与世绝。”《蜀道难》中,也正面形容太白山的险峻雄奇:“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虽然是同一个描写对象,李白却根据诗歌内容的不同要求而采用丰富多彩的表现方式,使读者有新颖之感。诗人登上太白峰,通向上天的门户又已打开,于是幻想神游天界:乘着习习和风,飘然高举,自由飞升,穿过浓密云层,直上太空,向月奔去。
  “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泠风”就是清风的意思,这种形象自由轻快,有如天马行空,任意驰骋,境界异常开阔。诗人飘飘然有出世的念头。“愿乘泠风去”化用《庄子·逍遥游》中“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的语意,但这里用得灵活自然,并不显出斧凿痕迹。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这两句的意境和“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有些相似。诗人满怀豪情逸志,飞越层峦叠嶂,举起双手,向着明月靠近飞升,幻想超离人间,摆脱尘世俗气,追求个性的自由发展,到那光明理想的世界中去。以上四句,意境高远,想象奇特,形象瑰玮,艺术构思新颖,充满积极浪漫主义精神,是全诗高潮所在。
  然而,李白并不甘心情愿抛开人世,脱离现实,一去不复返,他在诗中发问:“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这两句是说,正当李白幻想乘泠风,飞离太白峰,神游月境时,他回头望见武功山,心里却惦念着:“一旦离别而去,什么时候才能返回来呢?”一种留恋人间,渴望有所作为的思想感情油然而生,深深地萦绕在诗人心头。在长安,李白虽然“出入翰林中”,然而,“丑正同列,害能成谤,格言不入,帝用疏之”(李阳冰《草堂集序》)。诗人并不被重用,因而郁郁不得意。登太白峰而幻想神游,远离人世,正是这种苦闷心情的形象反映。“何时复更还?”细致地表达了他那种欲去还留,既出世又入世的微妙复杂的心理状态,言有尽而意无穷,蕴藉含蓄,耐人寻味。
  晚唐诗人皮日休说过:“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读之则神驰八极,测之则心怀四溟,磊磊落落,真非世间语者,有李太白。”这首诗就带有这种浪漫主义的创作特色。全诗借助丰富的想象,忽而驰骋天际,忽而回首人间,结构跳跃多变,突然而起,忽然而收,大起大落,雄奇跌宕,生动曲折地反映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光明世界的憧憬。

登太白峰名家点评

  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亦率胸臆而出。形容峰势之高,奇语独造。
  日本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与《望松寥山》同一奇想奇语,非谪仙决不能言(“太白”四句下)。

  • 古诗词学习网
    •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关注我们
  •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