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元稹对商山四皓的评论之作。诗开篇以巢由、伊吕作比,引出四皓。接着描述秦末乱世的背景,张良为韩复仇,而四皓却隐居不出。在秦朝无道、天下大乱之时,四皓不闻不问,直到汉朝基业已定才出山,为太子宾客,保全惠帝却引发吕氏之祸。诗人认为他们未能在天下最需要的时候济世,出山后的作为也是“舍大谋细”,命运还受张良计谋左右,表达了对四皓出处选择的质疑和批评。此诗体现了元稹对历史人物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通过对四皓行为的剖析,反映出诗人对“出处”之道的重视,即为人处世应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明白的选择。
这首诗是元稹对商山四皓的评论之作。诗开篇以巢由、伊吕作比,引出四皓。接着描述秦末乱世的背景,张良为韩复仇,而四皓却隐居不出。在秦朝无道、天下大乱之时,四皓不闻不问,直到汉朝基业已定才出山,为太子宾客,保全惠帝却引发吕氏之祸。诗人认为他们未能在天下最需要的时候济世,出山后的作为也是“舍大谋细”,命运还受张良计谋左右,表达了对四皓出处选择的质疑和批评。此诗体现了元稹对历史人物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通过对四皓行为的剖析,反映出诗人对“出处”之道的重视,即为人处世应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明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