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含有易传的古诗词 - 2篇
诗句含有易传的诗句 - 14篇
关于易传的作者信息 - 11篇
  • 李翱-李翱(772~841),字习之,唐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人,一说为赵郡(今河北...
  • 方献夫-(约1486—1541或1544)明广东南海人,初名献科,字叔贤,号西樵。弘治...
  • 杨简-(1141—1226)明州慈溪人,字敬仲,世称慈湖先生。杨庭显子。孝宗乾道五年进...
  • 惠周惕-清江苏吴县人,原名恕,字元龙,一字砚溪。康熙三十年进士。任密云县知县。适大军北...
  • 卜子夏-卜子夏(前507~前400)卜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春秋时期卫国南阳城(今...
  • 王之奇-庆阳人,字能甫。王庭?�子。以父任补京秩。高宗绍兴中为秦桧构狱,以毁谤朝政罪除...
  • 张志道-镇江府金坛人,字潜夫。刘宰延置家塾训子侄。理宗嘉熙间因求直言,上封事,言建储迁...
  • 傅子云-宋抚州金溪人,字季鲁,号琴山。出陆九渊之门,学以明善知本为先,言行中规矩。九渊...
  • 汪师韩-(1707—1774)浙江钱塘人,字韩门,又字抒怀,号上湖。雍正十一年进士。官...
  • 孙觉-(1028—1090)高邮人,字莘老。少从胡瑗学。仁宗皇祐元年进士。嘉祐中编校昭...
  • 袁枢-(1131—1205)建宁建安人,字机仲。孝宗隆兴元年,试礼部词赋第一,授温州判...
含有易传的句子 - 8条
含有易传的成语解释 - 2篇
相关易传搜索信息 - 8条查看更多
  • 易传》是一部战国时期解说和发挥《易经》的论文集,其学说本于孔子,具体成于孔子后学之手。《易传》共7种10篇,它们是《彖传》上下篇、《象传》上下篇、《文言传》、《系辞传》上下角、《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自汉代起,它们又被称为“十翼”。
  • 《周易》是一部中国古哲学书籍,是建立在阴阳二元论基础上对事物运行规律加以论证和描述的书籍,其对于天地万物进行性状归类,天干地支五行论,甚至精确到可以对事物的未来发展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
  • 《庄子》书分内、外、杂篇,原有五十二篇,乃由战国中晚期逐步流传、揉杂、附益,至西汉大致成形,然而当时流传版本,今已失传。目前所传三十三篇,已经郭象整理,篇目章节与汉代亦有不同。内篇大体可代表战国时期庄子思想核心,而外、杂篇发展则纵横百余年,参杂黄老、庄子后学形成复杂的体系。
  • 《老子》,又称《道德真经》《道德经》《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似是作者、注释者、传抄者的集合体)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 《黄帝四经》是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初付于帛书老子乙本前,当时称《老子乙本卷前古佚书》,后经专家鉴定,认为此书是失传已久的《黄帝四经》。《汉书.艺文志》曾经著录此书,但汉以后就失传了,学者根据书的内容、文字、篇章数目等研究,认为此书成书时期当晚于《老子》,早于《管子》、《孟子》、《庄子》。它体现了道家学说由老子一派变成黄老学派的转变,对先秦各家各派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黄帝四经》于经学研究有极重要的地位。
  • 列子,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列子》又名《冲虚经》,(于前450至前375年所撰)是道家重要典籍。 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卷,早佚。今本《列子》八卷,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看,可能是后人根据古代资料编著的。全书共载民间故事寓言、神话传说等134则,是东晋人张湛所辑录增补的,题材广泛,有些颇富教育意义。
  • 中国古籍,作者卜子夏。《子夏易传》一为二卷,一为十一卷。旧本题卜子夏(前507一?)撰。
  • 《通玄真经》即《文子》。文子学派思想尚阳。唐玄宗于天宝元年(742)诏封文子为通玄真人,尊《文子》一书为《通玄真经》,道教奉为“四子”真经之一。北魏李暹注《文子》称,计然就是文子。文子是春秋时人,属道家系统,著有《文子》一书。唐玄宗美其名曰《通玄真经》,为道教四部圣典之一。柳宗元始疑其伪,千年来遂质疑不断。1973年河北省定县八角廊村40号汉墓出土大批竹简,其中就包括《文子》一书。这段公案才告一段落。《文子·上德》篇有明显的《易传》特色...

Copyright ©2014-2015 http://www.8810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