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冠而去是什么意思

挂冠而去的解释 挂冠而去怎么读

"挂冠而去"词语拼音:guà guān ér qù,注音:ㄍㄨㄚˋ ㄍㄨㄢ ㄦˊ ㄑㄨˋ,词性:成语,词式:无词式,繁体:,首字母:G,缩写:ggeq

挂冠而去
词语 挂冠而去 繁体
拼音 guà guān ér qù 注音 ㄍㄨㄚˋ ㄍㄨㄢ ㄦˊ ㄑㄨˋ
词性 成语 词式 无词式
首字母 G 缩写 ggeq
近义词 暂无
反义词 暂无
组词

【挂冠而去】的含义

挂冠而去是指自己被下放,离开朝廷。这个成语出自《左传·昭公七年》:“夏、商之衰也,乃使公子连曰:‘吾闻之:君子不处贫贱。……’及连归,其家无几人。……”这是描述晋文公(亦称晋惠公)被下放为平民的典故。 “挂冠而去”的典故出自于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隐士叫子服平,曾是春秋时期的宰相。他曾经上书说:“我将退隐在山林里,远离官场,过着隐居的生活。”到了晚年,他果然辞别了自己的官职,回到家乡隐居。人们称赞他是“贤者”,认为他在世时可称得上是“君子”。可是,晋国的末期,却出现了不少腐败的大臣,他们贪图享乐,权势逐渐扩大。于是,晋文公被下放到偏远的地方为平民,并且失去了权力。 在古代,有些人被贬谪到偏远的地方,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会被驱逐或下放。而“挂冠而去”则更接近于实际情况。在今天的社会里,“挂冠而去”指的是辞职、离开,类似于成语中的“弃官。”

挂冠而去词语的网络解释

挂冠去职,意为贬谪或辞官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