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授是什么意思

底授的解释 底授怎么读

"底授"词语拼音:dǐ shòu,注音:ㄉ一ˇ ㄕㄡˋ,词性:无词性,词式:无词式,繁体:,首字母:D,缩写:ds

底授
词语 底授 繁体
拼音 dǐ shòu 注音 ㄉ一ˇ ㄕㄡˋ
词性 无词性 词式 无词式
首字母 D 缩写 ds
近义词 暂无
反义词 暂无
组词

【底授】的含义

"底授"是一个汉语成语,其释义如下: 1. 额外地、附和;附带地接受; 2. 不需要学习而自然能掌握。 “底授”这个成语源于中国古代儒家的教育思想。在古代中国,学校一般由国子监等中央官学负责招收学生,而地方上则有乡试、会试、省试、殿试等考试科目选拔人才。在这些考试中,录取的学生需要通过一定的学习才能成为真正的合格官员。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有些家长和教师认为只有通过学校正规的学习可以获得知识,并且应该让孩子接受严格的教育。因此,他们就提出了一种观点:即使有额外的教科书、教材或者辅导资料,如果这些材料没有直接附带在课程之内,也不需要学生真正去学习。只要孩子能自己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就可以认为他已经学会了。 这种方式,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学习而是“底授”,即不求上进,只是简单地接受知识。这个观点后来被称作“半自学”或“自给”。它强调的是通过被动接收教科书的知识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总的来说,“底授”一词在汉语中通常用来形容一种形式的学习方式,它代表了学生自己主动学习和吸收知识的一种途径,不同于单纯接受教材的做法。

底授词语的网络解释

暂无网络解释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