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骨是什么意思
枯骨的解释 枯骨怎么读
"枯骨"词语拼音:kū gǔ,注音:ㄎㄨ ㄍㄨˇ,词性:名词,词式:无词式,繁体:,首字母:K,缩写:kg
枯骨
【枯骨】的含义
"枯骨"这个成语,出自《左传·昭公十年》,是春秋末年齐国大将田文在败敌伐寇、弃城逃亡后被俘虏的遗体。从字面含义上来说,"枯骨"一词可以理解为因长期处于阴暗潮湿的状态而逐渐失去生机和活力的物体或个体;也可以理解为没有生命的人或者事物,因为长时间得不到照料而变得毫无生机。
在古代中国文学、历史中,“枯骨”这个词常被用来形容那些曾经辉煌过但后来走向衰败的人物或事物。例如,在《诗经》中的“朽木不可雕也”,就是用来表示这些被遗弃的朽木或者死去的人类,不能被雕琢成为珍贵的艺术品。同样地,“枯骨”也可以用于比喻那些曾经辉煌却后继无人的事物。
在现代生活中,“枯骨”的形象常常与死亡、衰败和不再有人居住等负面联想联系在一起。当人们想到“枯骨”,往往会联想到那些已经没有生机的建筑、废弃的村庄或者死去的人们,他们往往代表着时代的终结和人类文明的没落。
这个成语不仅在中国被广泛使用,也在一些西方文学作品中出现过。例如,在法国作家塞万提斯的小说《堂吉诃德》里,他用“枯骨”来形容在历史长河中逐渐消逝的古巴比伦王国,以及失去尊严和智慧的国王伊芙琳。
总的来说,“枯骨”这个成语传达了一种深沉的情感:它象征着那些曾经辉煌并被遗忘的东西、那些随着时代而消失的人或事物。
枯骨词语的网络解释
暂无网络解释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