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剌巴儿是什么意思
忽剌巴儿的解释 忽剌巴儿怎么读
"忽剌巴儿"词语拼音:hū là bā ér,注音:ㄏㄨ ㄌㄚˋ ㄅㄚ ㄦˊ,词性:无词性,词式:无词式,繁体:忽剌巴兒,首字母:H,缩写:hlbe
忽剌巴儿
【忽剌巴儿】的含义
忽剌巴儿是一种汉语成语,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忽必烈汗。他生于1206年,是蒙古汗国的第九任君主,即后来的忽必烈,也称为忽剌巴尔、忽哈勒乌德(又称忽剌哈勒乌德),是成吉思汗大业的缔造者和最高统帅;二是指忽必烈汗之子忽图里。他出生在今新疆吐鲁番地区,生于1207年,即蒙古汗国建立369年的第六代皇帝,也称为忽图里·忽剌巴儿、忽剌巴尔·忽图里(亦称忽剌巴尔)。
忽剌巴儿是汗法的继承者,也是汗法的最后一位君主。他统治时期,汗法在草原上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实施,在蒙古草原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王朝体系。
忽剌巴儿词语的网络解释
“忽刺巴儿”是中文词语,读作“xī zhā bá”,拼音为xī zā bó。字义:忽、刺、巴儿。出自《左传·庄公十一年》: “越王勾践之亡也,召而谋曰:‘吾欲图南,何如?’对曰:‘愿得越人之长者百八十有六人,必可以为内臣。”意指越国的越国人中年龄最小、智力最高的,最好选他作为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