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圣弃智是什么意思
绝圣弃智的解释 绝圣弃智怎么读
"绝圣弃智"词语拼音:jué shèng qì zhì,注音:ㄐㄩㄝˊ ㄕㄥˋ ㄑ一ˋ ㄓˋ,词性:成语,词式:无词式,繁体:絕聖棄智,首字母:J,缩写:jsqz
绝圣弃智
【绝圣弃智】的含义
"绝圣弃智"是儒家学派的言论,意思是说,要达到真正的道德境界和精神境界,就不要再追求、不听从孔子所谓的“圣人”的教诲。所谓“圣”,指的是品德高尚的人,具有卓越的智慧;而“智”,则指人的智力或者思维能力。
在古代中国文化中,“圣”与“智”是相辅相成的,儒家认为,在道德修养和思想境界上要达到极致,才能体现为德行高洁、内心纯净。然而,孔子提倡的思想往往强调仁爱、和谐以及修身养性等内在品质,而很少有学者能完全符合他的理想。
"绝圣弃智"反映了儒家学派对个人精神修养的追求,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个体需要抛弃孔子所倡导的道德教诲和理想,以更加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它强调的是在极端境地中寻求自我超越,并不是为了改变他人,而是要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绝圣弃智"这一理念在现代社会中仍然有其现实意义,比如追求内在修养、实现个人价值的个体;也用于激励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让他们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操守。尽管如此,它也不能束缚人的思想观念,反而让人得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绝圣弃智词语的网络解释
这个成语出自《论语·为政》:“孔子曰:‘贤乎,贤乎!虽愚,使我言也。”意思是指如果把不好的言论和愚蠢的事情扔掉,那么就可以达到没有坏话、没有愚蠢的事情了。因此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应该清除各种不良的思想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