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是什么意思

九一八事变的解释 九一八事变怎么读

"九一八事变"词语拼音:jiǔ yī bā shì biàn,注音:ㄐ一ㄡˇ 一 ㄅㄚ ㄕˋ ㄅ一ㄢˋ,词性:无词性,词式:无词式,繁体:,首字母:J,缩写:jybsb

九一八事变
词语 九一八事变 繁体
拼音 jiǔ yī bā shì biàn 注音 ㄐ一ㄡˇ 一 ㄅㄚ ㄕˋ ㄅ一ㄢˋ
词性 无词性 词式 无词式
首字母 J 缩写 jybsb
近义词 暂无
反义词 暂无
组词

【九一八事变】的含义

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东北满洲国,在此侵略活动遭到中国的抵抗。中国人民在民族危难之际起而奋起,以血肉之躯为祖国捐躯的英雄儿女们,把“中华民族的大熔炉”改造成一个独立的国家,并且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艰苦卓绝的抗战。 1931年9月18日,在东北松花江流域发生的一次罕见的严重洪水,造成了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十几个大城市的内涝。在这次水灾中,黑龙江与吉林两省交界处,有三个村在一夜之间被洪水吞没。这是一九三一年的一个重要的事件,人们把它叫做“九一八事变”。 1932年,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活动进一步扩大,其侵略野心和扩张胆略达到了顶点。由于东北军的节节败退,使中国完全处于孤立无援的地步,为了摆脱这种困境,必须集中力量把日本侵略势力赶出中国。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人民第一次以坚强的决心、坚定的信心,同敌人血战到底。 1937年7月7日,日本海军陆战队突然攻陷卢沟桥,并迅速向北侵犯,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根据地和红军,从南方移往东北。同时,中共共产党根据中国国情,制定了新的政治策略路线——“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由于日本的侵略活动,1937年8月24日,八路军、新四军发起对华北日军的平型关大捷,全歼敌机600余架,缴获大批武器。为了配合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中共中央在东北也展开了反“扫荡”的斗争,并相继组织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东北解放军,共15万人,在东北地区建立了以原苏维埃政权为基础的民族统一战线。 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共产党决定对日本侵略者的军事进攻进行准备。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努力,中国人民开始了全面抗战。

九一八事变词语的网络解释

"九·一八事变",又称靖国神社事件或日战争史上的九一八,指的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侵入中国东北而发动的侵朝战争。九一八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