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物不取,失之千里是什么意思
见物不取,失之千里的解释 见物不取,失之千里怎么读
"见物不取,失之千里"词语拼音:jiàn wù bù qǔ,shī zhī qiān lǐ,注音:ㄐ一ㄢˋ ㄨˋ ㄅㄨˋ ㄑㄨˇ,ㄕ ㄓ ㄑ一ㄢ ㄌ一ˇ,词性:成语,词式:无词式,繁体:,首字母:J,缩写:jwbq,szql
见物不取,失之千里
【见物不取,失之千里】的含义
“见物不取,失之千里”是一句成语,在哲学和心理学中具有重要的含义。它出自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经》第三十六章,是老子的思想精华之一。
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仅仅根据事物本身去思考,而应该着眼于事物的结构、功能、用途等,这样才能更全面地理解事物的本质,避免在表面现象上就丧失了真正要掌握的深度和广度。换句话说,在生活中,我们不应该只看表面上的东西,而是应该关注事物背后的一些复杂关系,这样才能更好地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
这句话强调的是一个深刻的人生观,即“物我两忘”,不为外物所役使,不为己欲所惑。在实践中,我们应该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不要过于拘泥于表面现象,而忽略了深层次的东西。
总的来说,“见物不取”意味着我们要以更全面、深入的眼光看待事物,而不是仅仅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见物不取,失之千里词语的网络解释
这句话出自《庄子·人间世》:“圣人以天下为主,君为客。是亦不可以目视而足视耳听而心待乎?”其中,“见物不取,失之千里”,意思是说,不能用眼看物,看物就丢失了千里。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在处理问题的时候要顾及全局、不要过分关注局部,避免看到的事物价值只是小部分,从而影响整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