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黍之膳是什么意思

鸡黍之膳的解释 鸡黍之膳怎么读

"鸡黍之膳"词语拼音:jī shǔ zhī shàn,注音:ㄐ一 ㄕㄨˇ ㄓ ㄕㄢˋ,词性:成语,词式:无词式,繁体:,首字母:J,缩写:jszs

鸡黍之膳
词语 鸡黍之膳 繁体
拼音 jī shǔ zhī shàn 注音 ㄐ一 ㄕㄨˇ ㄓ ㄕㄢˋ
词性 成语 词式 无词式
首字母 J 缩写 jszs
近义词 暂无
反义词 暂无
组词

【鸡黍之膳】的含义

“鸡黍之膳”是一个成语,出自唐·李肇《上皇集》中的诗句。全句是:“天宝初年有鸡黍之宴,高宗每朝同寝,时闻人言:‘太子必立为帝,愿大将军、辅将皆归朝廷。’高宗闻此,即日加授王爵。” 这段话的意思是中国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徵等人讨论国家大事的时候,有次出现了一次鸡黍之宴。 在古代,鸡黍是一种非常普通的食品,通常是用鸡肉、小米饭或者炒青菜作为主食,配以一些蔬菜或果品。这种饮食方式象征着平易近人,也寓意人们要像鸡一样老实,像黍一样朴实。 “鸡黍之宴”在这里是指唐太宗和魏徵等人所举行的一次特别的宴会。宴请的对象是太子李世民、辅臣等重要人物,他们聚在一起讨论国家大事,气氛非常庄重。 "高宗每朝同寝,时闻人言:‘太子必立为帝,愿大将军、辅将皆归朝廷’"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当唐太宗和魏徵等人谈论国家大事的时候,他总是喜欢用“太子”这个词来形容自己。这表明他们对太子的重视程度很高,并且经常提及这个话题。 总的来说,“鸡黍之膳”一词在古代汉语中是一种特殊的食物象征,它寄托了当时人们对于和平、稳定社会环境的美好期望。在这个时期,尽管唐太宗和魏徵等人可能没有今天的权力地位,但他们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理念和社会愿景。

鸡黍之膳词语的网络解释

暂无网络解释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