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箒之使是什么意思
箕箒之使的解释 箕箒之使怎么读
"箕箒之使"词语拼音:jī zhǒu zhī shǐ,注音:ㄐ一 ㄓㄡˇ ㄓ ㄕˇ,词性:无词性,词式:无词式,繁体:,首字母:J,缩写:jzzs
箕箒之使
【箕箒之使】的含义
"箕箒之使"是出自《左传》中的一个典故,具体指代的是:曾子的弟子有子和子鱼。其中的"箕"表示大肚,而"箒"则表示小桶或小碗。在这里,“箕”“箒”都是用来盛装食物的小容器。
“之使”意思是“将它交付给……”。这里的“之”是指所要处理的问题或事务,而“使”则是指把任务或者事情交给一个人去做。“之”的用法是代词,表示的是这个特定的事情;“使”的用法是动词,表示的是"让"。
综合以上分析,“箕箒之使”实际上是一个比喻句。它象征着在某件事情或某个人面前出现的尴尬或困难情境,而通过把一个大大的容器(如“箕”)放置在这个小容器(如“箒”),来暗示对方可能比自己更难处理。这一语境通常用来表达一个人被安排或者受到某种压力的情境。
这个成语常常用于形容某个人在需要承担责任或者处理棘手问题时,显得无力或尴尬的状态。
箕箒之使词语的网络解释
"箕箒之使"出自于《左传·定公五年》:“今所载者,其书曰:‘天子将行师,诸侯有问,使卿司南、司徒、太史。””其中"司南、司徒、太史"分别指的“掌管方位、主持朝会、主管音乐”的官员。这表示上古时期,天子需要像古代的“司南”一样, 要求人们掌握地理方位并指挥诸侯国进行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