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文化是什么意思
龙山文化的解释 龙山文化怎么读
"龙山文化"词语拼音:lóng shān wén huà,注音:ㄌㄨㄥˊ ㄕㄢ ㄨㄣˊ ㄏㄨㄚˋ,词性:名词,词式:无词式,繁体:龍山文化,首字母:L,缩写:lswh
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的含义
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晚于仰韶文化,因最早发现于山东济南附近龙山镇而得名。遗物中常有黑而亮的陶器,所以也曾称为黑陶文化。
龙山文化词语的网络解释
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属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首次发现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县龙山镇(今属章丘)而得名。经放射性碳素断代并校正,年代为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距今4000年前)。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等省。龙山文化源自大汶口文化,为汉族先民创造的远古文明。
1928年的春天,考古学家吴金鼎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县龙山镇发现了举世闻名的城子崖遗址。在此之后,考古学家们先后对城子崖遗址进行多次发掘,取得了一批以精美的磨光黑陶为显著特征的文化遗存。根据这些发现,考古学家把这些以黑陶为主要特征的文化遗存命名为“龙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