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诏是什么意思

六诏的解释 六诏怎么读

"六诏"词语拼音:liù zhào,注音:ㄌ一ㄡˋ ㄓㄠˋ,词性:无词性,词式:无词式,繁体:六詔,首字母:L,缩写:lz

六诏
词语 六诏 繁体 六詔
拼音 liù zhào 注音 ㄌ一ㄡˋ ㄓㄠˋ
词性 无词性 词式 无词式
首字母 L 缩写 lz
近义词 暂无
反义词 暂无
组词

【六诏】的含义

1.唐代位于今云南及四川西南的乌蛮六个部落的总称﹐即蒙隽诏﹑越析诏﹑浪穹诏﹑邆睒诏﹑施浪诏﹑蒙舍诏。"诏"义为王或首领。其帅有六﹐因号"六诏"。唐开元二十六年后﹐蒙舍诏并吞其他五部﹐因其在五部南(今巍山县南境)﹐史称南诏。其地在今云南及四川西部。唐元稹《蛮子朝》诗"西南六诏有遗种,僻在荒陬路寻壅。"后用以称云南。

六诏词语的网络解释

唐初,分布在洱海地区的众多少数民族部落经过相互兼并,最后形成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蒙舍诏六个大的部落,称为「六诏」。其中,蒙巂诏在今巍山县北及漾鼻县地,越析诏在今宾川县地,浪穹诏在今洱源县地,邆赕诏在今洱源县邓川,施浪诏在今洱源青索,蒙舍诏在今巍山县地。因其位于诸诏之南,蒙舍诏又称「南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