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剧是什么意思

闽剧的解释 闽剧怎么读

"闽剧"词语拼音:mǐn jù,注音:ㄇ一ㄣˇ ㄐㄨˋ,词性:无词性,词式:无词式,繁体:閩劇,首字母:M,缩写:mj

闽剧
词语 闽剧 繁体 閩劇
拼音 mǐn jù 注音 ㄇ一ㄣˇ ㄐㄨˋ
词性 无词性 词式 无词式
首字母 M 缩写 mj
近义词
反义词
组词

【闽剧】的含义

戏曲剧种。流行于福建东部沿海地区和建阳、三明等地以及台湾。1917年前后,由流行在福州的平讲戏、儒林戏、唠唠戏融合而成。初名福州戏”,后改今称。唱腔分江湖、洋歌、逗腔、小调四类,曲牌体。剧目有《炼印》、《荔枝换绛桃》等。

闽剧词语的网络解释

闽剧又称福州戏,福建地方戏曲之一。是现存唯一用福州方言演唱、念白的戏曲剧种,流行于闽中、闽东、闽北地区,并传播到台湾和东南亚各地。它是由明末儒林戏与清初的平讲戏、江湖戏,在清末(光绪至宣统年间)融合而成的多声腔剧种,俗称“前三合响”,雅称“榕腔”或“闽腔”。

2006年5月20日,由福州闽剧院申报的“福州闽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