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比战役是什么意思

纳西比战役的解释 纳西比战役怎么读

"纳西比战役"词语拼音:nà xī bǐ zhàn yì,注音:ㄋㄚˋ ㄒ一 ㄅ一ˇ ㄓㄢˋ 一ˋ,词性:无词性,词式:无词式,繁体:,首字母:N,缩写:nxbzy

纳西比战役
词语 纳西比战役 繁体
拼音 nà xī bǐ zhàn yì 注音 ㄋㄚˋ ㄒ一 ㄅ一ˇ ㄓㄢˋ 一ˋ
词性 无词性 词式 无词式
首字母 N 缩写 nxbzy
近义词 暂无
反义词 暂无
组词 西

【纳西比战役】的含义

纳西比战役,又称为纳西族战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帝国军队在缅甸境内的战略行动。根据雅加达会议和新加坡会议的协议,纳西比战役被认为是盟军对日本侵略军在缅甸的最后一次胜利。 该次战役发生于1945年6月20日,由中国与印度支那战区的美国第8师团、中国东北野战军107师、中国志愿军13兵团和英国第七军等兵力所进行。敌方以15个师向日军发起猛烈攻击,企图迅速突破其防线,占领缅甸高地。 在纳西比战役中,日本军队未能如愿取得预期的军事胜利,该役成为决定二战结局的重要转折点。国民党政府为了巩固东北地区,最终于6月20日从中国撤军,并将其交给苏联控制;另外,苏军和美英联军也开始对缅北进行大规模的包围,以进一步削弱日本侵略者。 纳西比战役的结果,打破了日本帝国军队的战略计划,显示了国民党政府的顽强抵抗。然而,战争形势的变化最终导致了日本帝国军队的失败,使得中国抗日战场进入了新的阶段。

纳西比战役词语的网络解释

纳西比战役是1949年3月26日,中国和缅甸军队之间的一场战争。这场战斗发生在中缅边境的纳西比,双方的军队都是以德军作为其基础力量,中缅两队在这一时期都处于战略上处于劣势状态。最终,在中国方面,中国军队取得了该役胜利。 纳西比战役是中缅边境上的重要转折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与缅甸反法西斯军之间的生死之战。这场战斗的发生地点和影响对于两国的军事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同时对历史研究也有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