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觚投笔是什么意思
弃觚投笔的解释 弃觚投笔怎么读
"弃觚投笔"词语拼音:qì gū tóu bǐ,注音:ㄑ一ˋ ㄍㄨ ㄊㄡˊ ㄅ一ˇ,词性:量词,词式:ABCD式,繁体:,首字母:Q,缩写:qgtb
弃觚投笔
【弃觚投笔】的含义
"弃觚投笔"是古代文人的典故,出自《后汉书》,原文为:“武帝欲以礼让天下之才,弃觚投笔。”(武帝:指汉武帝。)
在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中,“觚”是一种古代盛酒的器皿,文中用“觚”来比喻武帝的才气或才华。
“投笔”,是古代青年学子所常作的一件事情,指的是要将自己学过的知识丢弃掉,以准备未来的人生选择或者职业规划。在现代汉语中,“投笔”通常是指放弃学业、放弃理想、放弃自由、放弃幸福等消极的行为。
结合这两个词语的含义,"弃觚投笔"大概意思是:汉武帝想要通过礼让天下人才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但是他却将自己学过的知识抛到脑后,选择将自己毕生的精力和才华都放在了“投笔”上。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出了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面貌,以及对学习的态度。
弃觚投笔词语的网络解释
“弃觚投笔”是古代典故,出自于《史记·项羽本纪》,讲述了汉高祖刘邦放弃持兵之重,接受儒学教育的故事。后世多用来形容人们不问功名利禄、只求知书厚识的人。
例如:
1. 有才气的少年,弃觚投笔,长大之后就能成为栋梁之材;
2. 他的才气与学识使他能弃觚投笔,走上仕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