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三瞒四是什么意思

欺三瞒四的解释 欺三瞒四怎么读

"欺三瞒四"词语拼音:qī sān mán sì,注音:ㄑ一 ㄙㄢ ㄇㄢˊ ㄙˋ,词性:成语,词式:无词式,繁体:欺三瞞四,首字母:Q,缩写:qsms

欺三瞒四
词语 欺三瞒四 繁体 欺三瞞四
拼音 qī sān mán sì 注音 ㄑ一 ㄙㄢ ㄇㄢˊ ㄙˋ
词性 成语 词式 无词式
首字母 Q 缩写 qsms
近义词 暂无
反义词 暂无
组词

【欺三瞒四】的含义

"欺三瞒四"是出自《三国志》中的一段对话,描述了魏国的大将庞统在刘备和诸葛亮面前的不实言论。这段话可以这样翻译:**"庞统欺三诈四"。** 首先,我们要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在《三国演义》里,有人用一个故事来比喻某个人物很聪明但有些狡猾。这里,“欺”表示欺骗;“三”和“瞒”的意思与“三顾茅庐”和“卧薪尝胆”相类似,都是形容刘备对诸葛亮有所猜忌和疑虑的举动。 接着,我们需要分析庞统在刘备面前的三个错误言行:首先,他自吹自己是大丈夫,用“欺三诈四”来形容自己的才智;其次,他在向刘备解释自己的才能时,使用了反语:“今吾欲为天下,非欲身成”。这表明他已经意识到自己的弱点并想要隐藏或掩盖它。 最后,庞统在刘备面前说的最后一个错误话是:“我愿与汝分道而行,若不欲往,则留之。” 这句话表达了他对刘备的信任,并表示愿意与刘备分开行动。 所以,“欺三瞒四”就是指魏国大将庞统向刘备借口说自己才智高强,并且承诺在刘备决定去蜀汉之前不离开刘备。这表明了庞统对刘备的依赖,以及刘备对他的信任和依赖程度。

欺三瞒四词语的网络解释

暂无网络解释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