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头是什么意思

乌头的解释 乌头怎么读

"乌头"词语拼音:wū tóu,注音:ㄨ ㄊㄡˊ,词性:无词性,词式:无词式,繁体:烏頭,首字母:W,缩写:wt

乌头
词语 乌头 繁体 烏頭
拼音 wū tóu 注音 ㄨ ㄊㄡˊ
词性 无词性 词式 无词式
首字母 W 缩写 wt
近义词
反义词
组词

【乌头】的含义

1.乌鸟的头。 2.长着黑发的头。借指年少。 3.堇草或附子的别名。根茎块状,有毒,可作镇痛药。 4.古时指牛马等动物的后足外节。 5.芡实的俗称,亦叫鸡头。

乌头词语的网络解释

乌头Aconitum carmichaep Debx.)为毛茛科植物,母根叫乌头,为镇痉剂,冶风庳,风湿神经痛。侧根(子根)入药,叫附子。有回阳、逐冷、祛风湿的作用。治大汗亡阳、四肢厥逆、霍乱转筋、肾阳衰弱的腰膝冷痛、形寒爱冷、精神不振以及风寒湿痛、脚气等症。

乌头主产四川、陕西。云南、贵州、河北、湖南、湖北、江西、甘肃等省有栽培。

乌头株高60-150厘米。侧根常数个,侧生于主根四周。栽培品种的侧根(即称附子)通常1-2个,倒卵圆形至倒卵形。茎直立。叶互生。总状花序,花大,蓝紫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