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银泻地是什么意思
水银泻地的解释 水银泻地怎么读
"水银泻地"词语拼音:shuǐ yín xiè dì,注音:ㄕㄨㄟˇ 一ㄣˊ ㄒ一ㄝˋ ㄉ一ˋ,词性:无词性,词式:无词式,繁体:,首字母:S,缩写:syxd
水银泻地
【水银泻地】的含义
"水银泻地"是一个典故,出自《庄子》和《淮南子》,故事描述的是一个非常荒诞不经的情节。具体来说,故事发生在汉高帝时期。
高帝刘邦在位期间,曾有一个被他视为部下的人,名叫钟会。钟会见高帝的军队驻扎在平原上,认为那里是他的去处。于是,他向高帝告急,并请求高帝撤军回乡。
然而,高帝却将这个计划告诉了其心腹大将萧何,说他想用兵要消灭钟会。结果,钟会果然投敌叛变,高帝发现这一幕时,已经无法再追击他。他只好将钟会斩首,并赐予他在刘邦面前供奉的钟鼎,以示惩罚。
这个典故后来被用来形容一种极端的疯狂行为——一个人因为一时冲动,竟然可以不顾一切地进行一些极不道德或不恰当的事情。在这里,“水银泻地”象征着这种极端的行为无法避免地导致的结果,即可能带来灾难或痛苦。
"水银泻地"这一典故还常用于比喻人的轻信、狂热和无端的猜忌。
水银泻地词语的网络解释
"水银泻地"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这个成语意为:“太尉韩信以便宜事秦皇帝,令舍人筑陵台,水银泻地,其势益甚。”比喻地位低下的人在权贵面前受到的挫折和压力极大。此成语形容被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处境,表达出一种绝望或恐惧的情绪。
这个成语源自中国古代历史故事。在汉武帝统治时期,大将韩信受命出使东方,为汉朝输送了一大批精兵良将,得到汉高祖刘邦的赏识。他在担任大将军时,以便宜行事,令舍人(负责宫廷侍卫)筑起一座陵墓,水银洒落于地,势如倾盆大雨。人们认为这是一场水灾,后来便用这个成语来比喻被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处境。
"水银泻地"这个成语还出现在唐代诗人元稹的《李贺诗序》中:“李贺以小才惊众,故谓之超群,然若欲进之也,则须有水银泻地之势。”在这里,“泻地之势”是指他年轻时的才华出众和气质高雅,并非说他的诗歌达到了一个高峰。
这个成语虽然来自历史故事,但其含义已经被简化为一个比喻,表达了被压制或受到委屈的人在权贵面前所感受到的压力很大,几乎可以预见的危机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