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试是什么意思

省试的解释 省试怎么读

"省试"词语拼音:shěng shì,注音:ㄕㄥˇ ㄕˋ,词性:无词性,词式:无词式,繁体:省試,首字母:S,缩写:ss

省试
词语 省试 繁体 省試
拼音 shěng shì 注音 ㄕㄥˇ ㄕˋ
词性 无词性 词式 无词式
首字母 S 缩写 ss
近义词 暂无
反义词 暂无
组词

【省试】的含义

1.唐宋时由尚书省礼部主持举行的考试。又称礼部试,后称会试。 2.元代以后分省举行的考试。又称乡试。

省试词语的网络解释

省试即科举中的礼部试,在唐、宋、金、元时称省试,在明、清时称会试。考试在京城举行,由尚书省的礼部主持,每三年一次,逢辰戌丑未年为正科,遇皇室庆典加恩科,一般安排在二三月进行,因此又称“春试”。考试的时间、场次和内容与乡试相同,但难度要大得多。省(会)试合格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封建时代的学子通过省(会)试后方可进入殿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考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