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抚是什么意思
巡抚的解释 巡抚怎么读
"巡抚"词语拼音:xún fǔ,注音:ㄒㄨㄣˊ ㄈㄨˇ,词性:无词性,词式:无词式,繁体:巡撫,首字母:X,缩写:xf
巡抚
【巡抚】的含义
"巡抚"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最高行政职务,主要负责全国的民政、军事和地方政务。以下是关于"巡抚"的一般性解释:
1. 定义:巡抚是明代中央政府的一个行政长官,其职责主要是处理全国的民政、军事及地方事务。
2. 设定原则:明朝时期,实行"中书省总六部,尚书省总六科,门下省管百司"的制度。其中,中书省负责国政;尚书省负责地方政务;而门下省则负责行政、司法等事宜。
3. 管理范围:巡抚在治理全国时,主要负责民政、军事和地方事务。其管辖范围包括各部辖区、宗藩之地、边境地区、边城、边塞、西藏等。
4. 权限与职责:
- 卫国守民:对本省的治安、税收、户口进行管理。
- 政事:处理国家内政大计,如选官任用、地方事务、赋税、水利等。
- 军事:统一全国军队,并负责边疆防卫;执行军事命令,维护边疆安全。
5. 分工与制衡:巡抚的权力主要来自中央,由中书省直接领命。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分权是"中书省总六部,尚书省总六科,门下省管百司"的重要体现。
6. 例子:元朝有多个巡抚,如李守谦、高启明等,他们的职责和权力各有分工,共同维护国家的稳定。
7. 历史背景:明代设立巡抚,反映了中央集权对地方行政管理的影响,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请注意,以上信息基于一般理解,实际历史情况可能因朝代、政治形势及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
巡抚词语的网络解释
暂无网络解释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