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革是什么意思

三革的解释 三革怎么读

"三革"词语拼音:sān gé,注音:ㄙㄢ ㄍㄜˊ,词性:无词性,词式:无词式,繁体:,首字母:S,缩写:sg

三革
词语 三革 繁体
拼音 sān gé 注音 ㄙㄢ ㄍㄜˊ
词性 无词性 词式 无词式
首字母 S 缩写 sg
近义词 暂无
反义词 暂无
组词

【三革】的含义

1.指甲﹑胄﹑盾,古时多用犀﹑兕﹑牛之皮革制成,故称。《国语.齐语》"教大成,定三革,隐五刃,朝服以济河而无怵惕焉,文事胜矣。"韦昭注"三革,甲﹑胄﹑盾也。"《荀子.儒效》"反而定三革,偃五兵,合天下,立声乐,于是《武》《象》起而《韶》《护》废矣。"杨倞注"三革,犀也,兕也,牛也。"一说,指用革甲装备的战车﹑战马和士兵。

三革词语的网络解释

出自《国语.齐语》之桓公霸诸侯:“筑葵兹、晏、负夏、领釜丘, 以御戎、狄之地,所以禁暴于诸侯也;筑五鹿、中牟、盖与、牡丘,以 卫诸夏之地,所以示权于中国也。教大成,定三革,隐五刃,朝服 以济河而无怵惕焉,文事胜矣。是故大国惭愧,小国附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