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厉内荏是什么意思
色厉内荏的解释 色厉内荏怎么读
"色厉内荏"词语拼音:sè lì nèi rěn,注音:ㄙㄜˋ ㄌ一ˋ ㄋㄟˋ ㄖㄣˇ,词性:成语,词式:无词式,繁体:色厲內荏,首字母:S,缩写:slnr
色厉内荏
【色厉内荏】的含义
在《左传》中,"色厉内荏"是鲁昭公对大夫季孙氏的指责。季孙氏曾劝谏过昭公说:“今天下诸侯,有如齐、楚、宋之国乎?此天下之大患也。”然而,在后来的实际政治斗争中,季孙氏却表现出色厉和轻敌的特点。他声称自己不为诸侯所动,但同时又表示愿意以武力换取诸侯的臣服。因此,在《左传》中提到"色厉内荏"这个典故,并且以此来反映季孙氏在当时政治局势中的矛盾和处境。
色厉内荏词语的网络解释
"色厉内荏"是成语,意思是脸色显得凶恶而内心软弱。原指一个人在受到敌意和迫害时,表现出惊恐、怯懦等表现;后来泛指人处于不利境地,处境尴尬或困难。这个词语出自《左传·定公二年》:“子用兵曰:‘其有欲取之,必杀而归之于国;欲勿予,必先让;既已使无得与也,又非我欲也,焉敢以无道听命于人?’”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处在不利境地,处于困境中。在这种情况下,他就不能用平常的手段来解决问题了,就只能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或者找到出路,否则就要让别人去想办法,这就叫"色厉内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