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本是什么意思

拓本的解释 拓本怎么读

"拓本"词语拼音:tà běn,注音:ㄊㄚˋ ㄅㄣˇ,词性:无词性,词式:无词式,繁体:,首字母:T,缩写:tb

拓本
词语 拓本 繁体
拼音 tà běn 注音 ㄊㄚˋ ㄅㄣˇ
词性 无词性 词式 无词式
首字母 T 缩写 tb
近义词
反义词
组词

【拓本】的含义

1.用纸紧覆在碑帖或金石等器物的文字或花纹上,用墨或其他颜色打出其文字﹑图形来的印刷品。墨色深黑有光的叫乌金拓;淡而匀净的叫蝉衣拓。用朱色打拓的叫朱拓。传世拓本以敦煌石室所出之唐初拓《温泉铭》及《化度寺邕禅师塔铭》为最早。都有影印本。 2.指打拓文字或图形。

拓本词语的网络解释

拓本,凡摹拓金石、碑碣、印章之本,皆称为“拓本”,即用纸紧覆在碑碣或金石等器物的文字或花纹上,用墨或其他颜色打出其文字、图形来的印刷品。按用墨分,可分为墨拓本、朱拓本。按拓法分,可分 乌金拓、蝉翼拓。拓本实物最早见于唐代。拓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其不同的特点。唐拓存世稀少,仅有碑拓几篇。宋拓,拓工十分讲究,纸墨都十分精良。元拓,虽有拓本,但拓得不好,没有什么特色。明拓也比较讲究,一般均按宋拓的具体要求来捶拓。清沿袭明代的拓法,没有什么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