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沽协定是什么意思
塘沽协定的解释 塘沽协定怎么读
"塘沽协定"词语拼音:táng gū xié dìng,注音:ㄊㄤˊ ㄍㄨ ㄒ一ㄝˊ ㄉ一ㄥˋ,词性:无词性,词式:无词式,繁体:塘沽協定,首字母:T,缩写:tgxd
塘沽协定
【塘沽协定】的含义
1933年,日本侵略军大举进攻长城各口,并经冷口、滦东地区直逼天津。5月31日,国民党政府派熊斌与日本关东军代表冈村宁次在塘沽(今属天津)签订卖国的停战协定,将冀东地区划为非武装区域。这样,日军在察北、冀东地区可自由出入,以便利其控制华北。这一协定史称《塘沽协定》。
塘沽协定词语的网络解释
塘沽协定是中国政府和日本侵略军于1933年5月31日签定的“九一八事变”后丧权辱国的停战协定。规定中国军队撤至延庆、通州、宝坻、芦台所连之线以西、以南地区,以上地区以北、以东至长城沿线为非武装区,实际上承认了日本对东北、热河的占领,同时划绥东、察北、冀东为日军自由出入地区,从而为日军进一步侵占华北敞开了大门。